当前位置:

观察丨科技创新“四链”融合的逻辑与轨迹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李维思 编辑:陈纲 2024-05-21 11:12:1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当前,各地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是一个重要手段。

“四链”融合如何理解?有着怎样的逻辑与轨迹?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维思作为今日观潮君,来为你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是我国对“四链”融合作出的重大部署,并将其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摆在重要位置。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2024年经济工作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释放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烈信号。

“四链”要如何融合?观潮君尝试以湖南为例,来进行剖析。

“四链”深度融合的逻辑

为什么要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四链”深度融合是重要抓手。

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产业化、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其中,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尤为重要。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项重大发明创造,都需要一系列创新要素作为基础。

“四链”融合的本质是要解决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和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痼疾等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有专家指出,“四链”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一个关于产业增长的标准的方程式,其中产业链是目标函数,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则是决定产业链成长的主要变量。

我国已是全球制造大国,如何通过“四链”融合,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

而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四链融合”的根本目标,是要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核心引擎,人才资本成为源头活水,驱动产业升级,引领产业变革。

因此,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借助资本力量促进产业化发展;依托“三链”平台聚集人才,构建人才链强大的智力底座。

“四链”融合中,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力,实质是以科技为驱动、资金链为支撑,以人才链为核心要素,实现知识、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高度集聚和融通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图片

▲网页截图。

2023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打造“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需要在“四链”融合上下功夫。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是湖南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途径。

“四链”深度融合的轨迹

如何用全局视野、系统观念、“链式”思维,做好“四链”深度融合,让其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形成强劲有力的“轨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有组织的关键技术攻关新模式。

当前,在全球产业链不断重构、脱钩断链风险日益加大的形势下,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必须优先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保障产业链安全。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不匹配的问题,使创新链和产业链更深度融合,增强科技对产业的引领力和支撑力,湖南省科技计划布局以“四链”融合为思路,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征集3000项技术攻关需求,汇聚省内外100多位科技专家,应用技术预测与情报分析方法,绘制生命工程、医疗器械、先进计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北斗、科技文化融合等30余条产业链创新链图谱,凝练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三类技术清单,分门别类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以取得一批引领性成果,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

2021年4月7日,湖南科技大学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成功钻进231米。“海牛Ⅱ号”至今仍保持着实际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图源:湖南科技大学)

同时,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挖掘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企业清单,促进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期更好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中抢占先机。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要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未来产业新赛道。

比如,湖南正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开展跟踪研究,创新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通过部署组织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攻关任务,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湖南以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聚力推进“4+4科创工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等高能级平台建设。

过去一年,“4+4科创工程”完成投资超80亿元,取得多模态AI大模型、超算互联网资源共享、“粒两优8022”超级稻、皮肤外科手术机器人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捷报频传,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成功开试。

图片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接下来,湖南将以高能级平台为载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牵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到“货架”,探索培育未来产业的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

促进科技创新“四链”深度融合,构建支撑有力的创新发展新生态。

科技创新“四链”深度融合,实际上是建设由企业、高校院所、政府机构等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生态。

资金链建设应发挥支撑作用,助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立体网络,培育“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

人才链建设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才规划制定、人才结构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等工作。

近年来,湖南通过实施研发财政奖补、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科技金融政策,激发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2023年安排企业研发奖补资8.06亿元,引导1305家企业增加研发经费99.8亿元,为6500余家高科技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超170亿元,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净增超2400家、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70%、总数突破3.3万家。

前几天,湖南吸引中国大半个创投圈来湘,就是希望为全省的科创和产业发展引来更多金融“活水”。

同时,湖南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建立了培引并重、梯次合理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体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图片

湖南省荷尖人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韶也(左一)与导师在田间开展研究。(图源:新华社)

“四链”融合从来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闭门造车。

湖南在推动“四链”融合的过程中,应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人才链耦合匹配、精准对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靶向施策为手段,为加快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体现湖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磅礴力量。

螃蟹栏目.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李维思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9/65/139222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