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产生美好、聚合美好、传递美好成为我们的使命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杨怡晴 编辑:苏好 2024-10-14 09:46:4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014085329.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杨怡晴 长沙报道

蓬勃的新媒体大河,浪花汇聚,势成呼啸。

我们在时间的河流里,充分涌动。

此刻,我们靠岸,相聚。聚焦一个饱满、散发光芒的词:社会责任。

《说文解字》中,“责,求也”, 即为索取、求取之意;“任,保也”。而责任的含义,即“求得承担和保证”。

儒家思想浸染下的中华民族,一直熏陶着浓厚的“责任意识”。

2000多年前,孔子有言:“当仁,不让于师。”后来,人们将此概括为成语:“当仁不让”。

又如,明代杨继盛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常以之自勉,他将“辣”字改为“妙”字,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后来,一批批社会观察家、新闻工作者,也将此视为信条。

新文化运动之后,《新青年》等一批“新媒体”喷涌而出。

“新媒体”成为传播新思想、接续社会责任的主阵地。

26岁的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便是在这股办“新媒体”的浪潮中出现的。

写稿、编校甚至叫卖,都是他自己。他的这些大白话作品,有激情、有视野、有胆识、接地气。这场一个人的新媒体实验,引发“长沙纸贵”。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中国人一向信奉“榜样的力量”。尽管我们都在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

但越如此,进入“数字时代”河流的新型主流媒体,更要担当起引领全社会的新媒体责任:向善、向前、向上、向新、向美。

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国之大者?如何发挥自身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如何践行数字向善助力乡村焕新?如何让那些焦急的声音被听见?

如何让互联网的每一点微光,汇聚成波澜壮阔的璀璨星河?如何让正能量与大流量同频共振?

要实现以上等等,绕不开这四个字: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媒体的“必修课”,既能加大正能量输出,也能为媒体提升公信力和传播价值赋能。

从社会关切出发,找到民心的“最大公约数”,每段文字、每幅画面、每个视频都能为社会赋能。

静水深流,润物无声。这是时间的答案。

如果我们让船靠岸在某个地方,如长沙,“媒体艺术之都”六个字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

目光放远,背景放大,就会看到,如2023年,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十年。也是这一年,中国新媒体大会落户长沙。

风景这边独好。

那就让我们靠岸:10月15日至16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长沙召开。

大会设置“1+6+4”活动框架。“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

微信图片_20241013223312.jpg

新媒体这个“超级物种”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参与公共事务,还是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经济,都需要社会动员能力的强大支持。

需要它们用滚烫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成为这个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和这个时代一起进步。

我们秉信,当新媒体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它就能创造一个更为多元、向上、奔腾的社会,让更多人参与美好的发生。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杨怡晴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54/58/143558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