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改革,改革!
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战略擘画,坚持以“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在动能转变中推动经济发展演进升级。
近年来,岳阳市大胆改革创新,突破思想桎梏,推出《关于加快建设“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市场思维谋划经济发展全局,县域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近期,红网岳阳站将推出《“拼”出岳阳产业地图》系列报道,“拼”是县域产业链的“合势而击之”,更是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共同“拼”力而为。报道将聚焦县(市、区)围绕“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打造“一主一特”产业发展布局的生动实践,绘制岳阳特色的“产业地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曼 通讯员 罗姣 周江 岳阳报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管理区历来是洞庭湖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为屈原管理区发展‘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和‘文体旅游’特色产业,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
“农业”一直是屈原管理区的也是重要标签也是中心课题。
位于洞庭湖畔的屈原管理区,前身即为国营农场,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撤场建区,先后获得12项国家级涉农“金字招牌”,在首批全国农业示范区综合水平测评中位居湖南第一。
结合岳阳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屈原管理区从科技赋能入手,狠抓“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主导产业,争创岳阳国家农高区。
近年来,屈原管理区持续加强与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团队、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推动农业品种的更新迭代、种养殖技术的系统集成、农产品的精神加工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力争打造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小试中试基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和农业产业孵化基地。
种业是农业中的第一环节,也是现代农业中科技含量颇高的重要的一环。
9月25日上午,2024年度洞庭湖生态区种业发展峰会暨“看禾选种”现场观摩会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举行。
9月25日,2024年度洞庭湖生态区种业发展峰会暨“看禾选种”现场观摩会在屈原管理区举行,活动以“种业创新,科技强农”为主题,突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集成展示,进一步推动“地院校企”深度合作和“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全省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应有贡献。
今年以来,屈原管理区推广低镉水稻品种3万亩,累计试验展示西子3号、臻两优8612、韶香100、中安2号等水稻新品种115个。
“自2022年以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联合岳阳市农科院在屈原管理区共同打造了洞庭湖区域中心(岳阳分中心)科研示范基地。”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刘志贤介绍道,今年依托岳麓山种业洞庭湖区域中心,征集了77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于基地内展示示范,吸引了诸多农业企业、米业企业和种粮合作社观摩合作,为屈原管理区搭建了新品种的种子销售、联合开发和产权交易平台。
湖南惠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是搭上这趟“科技助农”快车的企业之一。
“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企业尤其是科技类农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农业企业尤其是科技类农业企业在当地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优势。”湖南惠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负责人阳岳球表示。
在惠众粮食产业园,育秧工厂、稻谷烘干车间、大米加工车间、粮食仓储库及智能化监控设施等正在火热朝天的筹备搭建中,预计明年春耕正式“上线”。
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大田秧苗5万亩、油菜幼苗1万亩,年粮食烘干能力达到2.4万吨,新增粮食仓容5000吨,年大米加工能力达到5.4万吨,综合农事服务面积达到5.8万亩次。粮食产业园年产值达到1.6亿元,税收180万元,带动全区3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3万元。
科技持续赋能关键元素是“人才”。
在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汪重庆正在这里做技术指导服务。
2023年屈原管理区正式启动湖南荞麦湖优质鱼类研究院暨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全省农业强区,这里成为屈原管理区延伸现代渔业产业化的新起点。
该基地采取“研发(院士研究院+院士团队)+基地(鱼苗繁育)+流转经营(成果转化)”的模式,与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团队及社会资本合作,深挖大水面养殖产业发展潜力。
“要依托资源优势,深化与院士团队合作,全力打造生态健康、绿色高效水产养殖模式。”屈原管理区党委书记向科军表示。
在科研人员的角度看来,屈原管理区建立该基地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区位。
“距离长沙仅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它不仅便于从长沙等周边城市,快速到达研究院,还便于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也有助于研究院与地方产业的紧密联系和技术转化。”汪重庆表示。
模式带来科技平台,也畅通了人才引进“渠道”。一支由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讲师及研究生团队组成的“智能团”,长期驻守基地,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赵曼 罗姣 周江
编辑:钟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