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天色微明,擂茶馆店长伍克祥早早起身,将生姜、绿茶、芝麻、花生等放入擂钵中用力捣碎,细细研磨后,取出一勺放入碗中,加上滚烫的开水冲调,姜辣融合着茶香立刻扑鼻而来,一碗地道的非遗美食——常德擂茶氤氲着雾气,被端上食客的餐桌。
轻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伍克祥稍作休息时说:“擂茶的过程看着不费劲,但要好喝就得花些气力。”他的擂茶馆是湖南常德河街最早的商户之一,这个国庆假期,客流高峰比往年来得早,他每天都要卖上千碗擂茶。
穿紫河畔的常德河街,人潮涌动,游人如织。喝常德擂茶,嗦常德米粉,是很多游客满足味蕾的共同选择。在一家名为“壹德壹”的粉店,从山西远道而来的游客范小强和朋友们正在品尝热气腾腾的牛肉炖粉。“这里的粉条细长有弹性,浇头软烂香气足。常德米粉是湖南当地的非遗项目,口感确实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范小强说。
游河街,品非遗。八方游客踏入河街,就像走进各类传统技艺展示的“大观园”。
河街另一头的鸳鸯走马楼内,音随韵转、旋律悠扬的非遗常德丝弦表演,让听众们直呼过瘾。“南腔北调各有特色。丝弦里的方言不是特别难懂,小曲听着也舒服。”第一次听常德丝弦的江西萍乡游客文艺笑着说,“我站在台下半个多小时,舍不得走,想不到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这么稀罕。”
鸳鸯走马楼外的非遗展示区,独具匠心的常德木雕、桃源刺绣、麻质画等本土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拿起一件年代久远的老绣品,桃源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罗明华耐心讲解起它背后的故事:“这些老物件,保留了桃源刺绣基本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我们的传承才有基础,很多游客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魂和根。”
“如今光有美景美食,已经留不住游客们的心。”常德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李祎珉说,“我们在河街用文化搭舞台,非遗‘唱主角’,让文化传承有路径,旅游发展有效益,群众需求有回应。”
夜幕降临,斑斓的灯光亮起,观光游船从河街渡口缓缓驶出。“开船啰!”岸边传来浑厚的澧水船工号子,这一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雄浑嗓音,回荡在游人耳边,在开阔的江面上飘得很远……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