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从黄河来,韵自魏晋出——我与崔建聪的书法缘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任远 编辑:肖拓 2024-11-26 22:36:43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崔建聪近照。

文丨唐任远

我与崔建聪先生未曾谋面。其与邹庆国先生同是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邹庆国兼任湖南分会主席,崔建聪兼任山西分会主席。通过邹庆国,以书法为媒,我和崔建聪成为微信好友,大概有七八年了,可谓神交已久。崔建聪有温文儒雅气质,让人一见,便觉是相识已久的故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亦像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自2024年年初始,因工作原因,我经常往返于长沙与呼和浩特。估摸会有几年,大部分时间居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到呼和浩特,便想起了崔建聪。打开百度地图,直线距离也不过三百多公里。因距离近 了,感觉两人也更近了。有日,呼和浩特一朋友邀吃饭,一起还有一太原客人,在席间,我便向这位朋友聊起崔建聪。总感觉有种力量,在牵引着两人。

呼市往南,大致一百公里,就是位于明长城下的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山西商人习惯称张家口为东口,称杀虎口为西口。这里曾是明清通关互市和“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卫青、韩信、杨家将、于成龙、康熙……都曾在这里留下故事。再往南二百多公里,便是太原。崔建聪居太原。我想,找机会一定去拜访他。

心里寻思着这事。早段时间,收到崔建聪微信:“上周经长沙去了井冈山,在长沙只住一晚,因时间短,没与邹总和您联系,颇感遗憾!”看来,还真是心有灵犀。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早在殷商时期,古代女子就有了化妆的习俗。甲骨文中的“妆”字,左边是一张竖立的“床”,右边是“女”的象形,意思是女子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梳妆。“止水鉴容,流水沐浴”,古往今来,女子一是要整洁干净,二是要梳妆打扮。于此,方仪态万千,“疑是仙女下凡来,对镜一照胜星华”。丙申季秋,崔建聪一日晨盥,突发奇想,“女子闺房有‘梳妆台’,作为书法来说,名曰‘书妆台’岂不妙哉!”。自此,崔建聪“书妆台”正式面世,成为其日课。《吕梁教育学院学报》原主编李遇江曾诗赞:“点墨满斋轻聚香,‘书妆台’上神飞扬。素笺千千次第见,笔致俱存追二王 ”。点墨斋是崔建聪读书、挥毫、喝茶、会友之处,书妆台则是其展示书法作品之平台。

2.jpg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山西省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柴建国为崔建聪题写的“书妆台”牌匾。

崔建聪寒暑不断,佳作垒筑书妆台。至今,在“书妆台”发布作品已逾2500期。发布500期、1000期、2000期等重要节点,全国各地都有数百名书画家、评论家、作家、学者撰诗文点评、赠书画祝贺。“书妆台”已不只是崔建聪书法作品的展示平台,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诗书风流,满“妆”生辉,成了三晋大地“曲水流觞”新雅事。在书妆台发布500期时,其母亲叮嘱他:“点墨妙喻书妆台,展示笔墨抒情怀。思字布局巧安排,俊俏飘逸天天来。书妆台前赞扬声,自己掂量重和轻。书途漫长无止境,博采众长艺求精”。由此可见,其家学渊源,且家风严谨。

女人们在梳妆台前,轻涂脂粉,浅画蛾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说的是女人为悦己者容。“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说的是女人们端坐在镜前,从容淡定的悠闲美好。

梳妆,“梳”指的是头部发髻的梳理,“妆”指的是面部的修饰化妆。我想,崔建聪之“书妆台”,亦有“梳妆”之意。“梳”,是其对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进行梳理,是对照“昨日”、对照“古人”,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精进的过程。“妆”则是将书法作品装饰美化后,再通过微信平台,展示于众。这一“妆”,悦己悦人,亦是敬事敬人,也体现了崔建聪严谨求精的行事风格。

我认为,崔建聪之“书妆台”,亦有“梳妆之镜”。此镜乃“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是以事为镜,以古人为镜,以先贤为镜。是一种自律、自觉的奉事态度;是敬畏心、责任心的体现;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勤勉;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其“书妆台”,至今逾2500期,也就是至少2500多天,其过程也是一种修行,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进过程。2500多天,于车水马龙的喧嚣浮躁中,寻一片净土,宁静心神,甘于寂寞,精耕细作。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坚守。

癸卯孟秋,邹庆国邀我协助其编撰《百龙腾飞——名人名家书法篆刻作品集》,友人王文军和湘雅医院闵宇哲教授联名撰联祝贺。崔建聪是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还是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庆国和我商量,想请崔建聪在楹联格式上把关,并请他用书法形式呈现。与之联系后,崔建聪很爽快地应允了。在编辑排版过程中,崔建聪对其作品的背景色、印章的清晰度、纸张边距都是精益求精,多次与我对接,反复调整、修正。其“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由此可见一斑。亦见其骨子里,痴于艺、精于艺。

崔建聪每天早晨将“书妆台”作品发于朋友圈,还经常私发给我,我诚惶诚恐,能力局限,只能回一句吉祥祝福语,却显苍白,常感愧疚。但每次,我都放大其作品,认真欣赏。其形式各异,条幅、扇面、中堂、斗方、对联等俱全。其内容,或楚辞汉赋,或唐诗宋词,或励志警句,或偈语禅言,或与时令节气相结合,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少则一二字,多则上百字,书卷气十足。亦如梳妆台前,佳人照镜,风华尽现。

书法映射书者之文化品位与精神品格。刘熙载曰:“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古人云“书如其人”,古谓之书者乃今之书法,古人以书法体现人之道德修为,使之成为“大道”之载体。羲之有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又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独特门类,其核心在于文化内涵的支撑,即以书载道。

崔建聪创“书妆台”,融入了儒家的坚毅与进取,蕴含了老庄的散淡与沉静,笔墨中拂去了尘世浮华,留下行云闲适的真趣。纸笺中尽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达观,笔墨中透露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儒风。其“书妆台”书法与文字相表里,常赏之,养气提神。有孟子的浩然气,李白的才气,文天祥的正气,朱自清的骨气、伟人的豪气……亦显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

这些,只有经过长期的学养、阅历、思想、技法等多方面的修炼,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感情及情绪,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迹、正欹顺逆的点画倾泻出来。正如山西新闻网在《三晋大家谈》栏目中采访崔建聪时,主持人所说,(崔建聪所做的这些)是在传播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崔建聪,别署点墨斋,编审。出版有《点墨斋书迹》《天心圆月自从容》等书籍。其书法作品多次在诸如“世界遗产杯”国际书画大赛、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等书画大赛活动中获得金奖,作品被多家单位收藏。多次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览,并被《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家》《人民文艺家》《名家名作》以及央视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新浪书画频道、山西新闻网等多家重要媒体专题刊发、报道,成绩斐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评论家宁志荣曾评论他的书法追求:“多年来,他对书法孳孳追求,临摹钻研,心手双畅,可谓苦心孤诣,念念在心。从而使他的书法具有了深厚功力。尤其是他的行书,具有‘二王’遗风,以此称誉书坛,闻名遐迩。他的行书秀朗挺拔,典雅大方,行云流水,笔势飘逸,得‘二王’之精髓,成崔氏之风格。”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崔建聪自幼受严父慈母影响,从柳楷入道,临池不辍。就读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期间,得天时地利人和,使其广猎传统经典,遍览先贤名帖。《兰亭序》乃至王羲之就成为崔建聪的最爱。其书宗魏晋,吸“二王”之精髓于自身,融会赵孟頫和右军法书等于一炉,兼采篆刻技艺,增损古法,骨力均衡、草法浑成。加上其职业生涯,长期浸淫于报刊、出版等文化领域,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并不断丰盈其身,尽显文人风骨。使得他的书法,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观其作品,笔墨沉着老练,法度森严,可见刀印篆刻之势,用笔中锋居多。从字形笔势上看,点画处处精到,坚挺洒落;笔势上下照应,疏密流动;结体精严考究,左右顾盼;呈挥洒自如、多姿多态之势。从行气章法上看,牵丝连带,干脆自然,呼应流畅,显飞动畅美之韵。王书特有的平和中庸、畅达灵逸特征跃然纸上。且在法度与情感、理性和率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衡,构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律。顺着这种韵律节奏,可以体味到崔建聪那种旷达从容的魏晋情怀,产生特殊的美感和独特的魅力。

黄河流九曲,风骨在山西。早在很多年前,一次特殊的机缘,我于黄河壶口瀑布,目睹了黄河“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的壮丽华景。在距离壶口很远的地方,就感受到了“天瓢倒泄吼雷霆”,其雷霆万钧、震天动地的咆哮,声传数十里外。近观,骇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蒙,颇为壮观。那次,在黄河壶口瀑布拍摄了很多视频和照片。后来,回到长沙,总感意犹未尽。又在湖南新闻出版广电书画家协会工作室,拍摄了邹庆国书法创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书写过程,以当时在壶口瀑布拍摄为背景,再配上《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通过视频制作软件,编辑成一组视频,发于网络,方才觉得抒发了壶口瀑布之旅后的豪迈之情,放下那次旅行后的心结。

3.jpg

崔建聪在黄河壶口瀑布前留影。

巧的是,去年见到崔建聪在黄河壶口瀑布前现场创作的视频。又见那“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震撼之景,仿佛置身壶口瀑布前,感受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奔腾咆哮之美。也于黄河的咆哮声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精神最强音。邹庆国和我说,有机会也要像崔建聪一样,在黄河壶口瀑布前挥毫。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黄河情结”。

黄河不仅是一条雄浑壮阔、润泽万物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饱经沧桑、亘古绵延的文化之河。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中华文明的生命气场。崔建聪用斗笔,在壶口瀑布前,书法创作了“书从黄河来”的横披,作品尺寸近三米长。其表达和传播的是黄河文化、黄河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4.jpg

崔建聪在黄河壶口瀑布前书法创作。

我反复观看崔建聪在黄河壶口瀑布前现场创作的视频,参悟其用笔、结体及书写意境。其“书”字,在方圆互动、刚柔交替中,让人享受到其书写节律跃动之妙和笔墨气韵变化之美。其“从”字左部,挥笔直下,干净利落,精准有力,展现出其功底的雄厚,亦展现出了其笔势力量的磅礴,有着黄河滚滚西来、奔涌东流之大气象。“从”字右部,闪转腾挪,轻巧灵动,亦如黄河绵绵生命力,延续至今。“黄”字书写,刚柔并济、动静适中,特别是最后多处枯笔的运用,写出了黄河、黄土的厚度,写出了黄河文明的沧桑与深邃。“河”字,体势上大胆奔放,字形左右舒展流畅,仪态儒雅。“河”字左部,“可”的草书转笔,明快而隽丽。“来”字,结体巧妙,绰约多姿,宛转飞动,有着“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象,亦显百转千回、婉转婀娜的美丽身姿。整幅作品笔笔聚敛,中和从容,流露出崔建聪沉着稳健的心境。视频中,黄河的“动”,书法的“静”,黄河之水滚滚东流、气势磅礴的“刚”,笔墨线条在宣纸上流动的“柔”,交相辉映,展现出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形成一幅自然与笔墨的交响乐章,奏响一曲“黄河大合唱”,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沧桑与豪迈。

黄河文化陶染着三晋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汉字在这里孕育,礼乐在这里创制。黄河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开放包容的内在特性。崔建聪认为书法学习,如黄河一样,要有面对无数次转弯与跌落,无数次峰回路转的勇气与动力;要有一往无前、奔流到海的韧劲;还要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崔建聪的书、印俱佳,且书、印互通。他深研传统、刻苦临习,篆刻研习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近半个世纪了。在那个年代,既无图书引路,又没老师指点,纯属兴趣使然。写字,则是以其父亲所写柳楷为模板,课余仿写。刻字,则是用橡皮、硬木头、废弃的有机玻璃牙刷把儿等为材料,自个儿鼓捣。后来,上了大学,渐渐临习了文彭、丁敬、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邓散木、黄少牧等大师的作品。

其书法、篆刻既尚古,亦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坚守“传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之本心。注重以书滋印、以印养书,不断感悟两者的融合,不断实践两者的转化。如,从篆刻“刀感”中,悟书法中锋用笔之“挺劲”。反之,又通过书法笔韵,悟篆刻之“印味”,将笔墨变化注入自己的篆刻中。让书法和篆刻二者互为参照借用,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升华。正是他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使他的书法、篆刻具有独特的章法气韵,并走出三晋大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jpg

崔建聪世界邮票首发证书。

2019年,崔建聪与国际影视巨星成龙,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冯远、何家英、徐里、李翔、陈佩秋以及胡松华、唐国强、王铁成、姜昆等著名艺术家等,入选了由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美国邮政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联合评选的“魅力中国,闪耀世界——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以崔建聪肖像和作品为主题的世界各国邮票及纪念珍藏册,已面向国内外发行。其肖像设计在美国邮票的主票上。而法国邮票则选用了崔建聪所书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扇面作品。德国邮票,选用了他的“人杰地灵”斗方作品。荷兰邮票,选用了“春归风静”对联作品。“魅力中国,闪耀世界”,被海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赞誉为“永不落幕的中国文化博览会”。崔建聪作为中国艺术名家,登上世界邮票,不仅是对其个人杰出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许,也是世界向中国文化崇高的致敬,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41127122318.jpg

邹庆国撰句并书,贺崔建聪“书妆台”发布2500期。

早日,邹庆国发我微信:“播惠流芳献大爱,建聪亲创书妆台。行楷隶篆似帖美,挥亳泼墨抒情怀。勤学苦练是表率,精品力作神韵来。山西书坛名家多,新闻出版有人才”。说是崔建聪书妆台发布2500期了,特撰诗以示祝贺。受其启示,我遂起心动念,码字记下与崔建聪的书法缘。但陋笔拙文,又忐忑然,毕竟崔建聪的文、书、印俱佳,还是编审。编审是出版行业的正高职称,自是学识渊博,文字功底了得。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文脉渊深。有机会一定去太原,拜访崔建聪,感受晋风晋韵。更何况,那里还有晋祠。晋祠,刚开始叫作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所以也叫唐祠,是唐姓总祠堂。因此,去太原,作为唐氏后人,自又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情愫。

2024年11月23日晚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崔建聪简介

崔建聪,别署点墨斋,编审。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山西分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兼书艺委委员、中国大风堂艺术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新时代(山西)红色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山西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特聘教授。

崔建聪作品赏析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pn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任远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55/60/144921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