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利75年① | 慈利美食的时代记忆:从食不果腹到营养搭配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灿 王洁 全江玲 舒 信 编辑:舒信 2024-11-25 19:28:1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在慈利这么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人们乐于接受各种风格的美食——从自成一派的本土佳肴到丰富美味的外省菜系,从阳春白雪的西餐到极接地气的火锅,各类餐馆在慈利的街头,永远都处在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状态。“食”代记录着“时代”,75年巨变的中国,其艰苦奋进的非凡历程和开放繁荣的成就也浓缩在了慈姑儿女的饮食方式上。

今天,继续推出《“画”说慈利》主题报道第四个系列《慈利75年》,为您全面呈现独特的慈利名片、慈利符号、慈利印记。

01.jpg

粮票。

食不果腹力求温饱

吃,是让人最为重视的事情。饥荒的年代,“馋虫”是长在所有人的肚子里。人们对食物的热切渴望和冲动,总是让人无法忘却。

回忆起“大锅饭”时期,今年86岁的王子立感慨万分。他说:“小时候没少和兄弟姐妹跑去山上挖野菜来吃。因为慈利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大部分旱粮地均分布在岩溶地貌上,地瘦土薄,生产条件落后,每家所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野菜洋芋饭、野菜包谷红薯饭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

02.png

03-知青记录科研数据.png

1965年冬,慈利县旱科所建立,科技人员历经5年时间研究的“旱粮同厢间作套种”(即“旱粮两季三熟”)栽培模式促使全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生于60年代且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李宏志深切感受到这一变化。

未标题-1.jpg

1973年,慈利县长峪铺村人民造梯地劳动场景。

05-农作物喷灌.png

“随着旱粮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粮食产量得到大幅提升。”李宏志说,1992年,全县10万亩纯旱粮地平均亩产达到了509公斤,成为长江中游南岸最先在岩溶山区实现纯旱粮地成建制亩产过500公斤的山区县,受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嘉奖。随后产量稳步提高,1997年达到了亩产630公斤。从此,慈利县的旱粮生产走上了持续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

“那时候家里有了地,全家人可以一起耕种,收的粮食交了税后,还能余下一些。一家人终于从食不果腹过渡到餐餐喝红薯粥,不过,要吃上一顿正儿八经的肉,常常要等到逢年过节时。”李宏志回忆说。

06.png

慈利居民家人相聚日常餐食。

探寻口味 饮食多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物资逐渐增多,这也标志着慈姑儿女正式告别了那段“吃不饱饭”的时期。此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向好,餐桌也日益丰富起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由追求吃饱肚转为吃得香。到了九十年代,人们也进一步提升对食品的追求,开始注重吃的好,吃的多样。

07.png

节庆之日,村民共同庆祝。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临近新世纪的时候,随着收入的增加,家里餐桌上的饭菜品种也更加丰富,吃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平日三菜一汤是家常便饭。节庆之日,饭菜更加丰盛。”慈利居民陈艳艳表示,后来日子越来越好,平常的饮食都能抵上原来过年过节了。

08.png

如今,不用离开慈利,你也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在繁华的商业街,或是安静的小巷子,你都能找到一家让你食欲大开的餐馆。这些餐馆不仅提供各种地方特色菜,也有许多创新的美食。无论你是喜欢传统的湘菜,还是追求新潮的异国料理,都能在慈利找到满足你口味的餐馆。

诸多美食不仅丰富了本地人在吃上面的选择,还吸引了八方食客前来寻味。溪口牛肉、阳和肚米、江垭银鱼、零溪鲟鱼、洞溪辣椒、高峰豆渣、土家麦酱、渔家干菜……一道道带着地域特色的地方美食,让这座城市热气腾腾氤氲着烟火气,也构成了慈利人鲜活生动的家乡印记。

12.png

居民在超市挑选蔬菜。

健康为先 以“硒”为贵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吃好”,除了品种多味道好,科学健康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人们讲究绿色饮食,吃的种类多样,吃得均衡。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慈利以硒为贵.gif

而在慈利这片广袤的土地上,54%的土壤富含抗氧化、抗衰老的硒元素,孕育出柑橘、茶叶、玉米、红薯、稻米、豆类等百余种天然富硒农产品,托起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富硒农产品基地的田园丰饶。

“以前像红薯、玉米都是条件不好的人才吃的,现在讲究养生,追求健康,要粗精粮搭配。”陈艳艳说,粗粮和精粮实际上就是生活质量的差别,饮食的变迁见证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见证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14.png

“硒有慈利”部分产品。

图片

16.jpg“硒有慈利”部分产品。

借助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2017年以来,慈利县以“人民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引,创造性地推出湖南省首个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硒有慈利。以品牌引领的产业战略,进一步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出“丝丝香”“朝阳冲”“岩泊渡”“天湘”等农产品品牌,授权使用“硒有慈利”的旱杂粮加工企业18家,授权产品20多种,品牌价值持续显现,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如今,“慈利味道”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食”代之变,反映“时代”之变。饮食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发展的变迁。从食不果腹、到粗茶淡饭、到美味佳肴;从吃饱、到吃好、到吃的健康,慈姑儿女的饮食之变,折射出人们生活品质的转变,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总策划:谷海洪

策划:刘灿 卓涛

统筹:王建 庹星 朱常青 陈茜

文案:王洁 全江玲

制作:舒信

供图:慈利县委宣传部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灿 王洁 全江玲 舒 信

编辑:舒信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55/69/144871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