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忠欣 李奕潜 长沙报道
世界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创业比例达30%,而这个比例在我国大概只有1%到2%,面对此差距,湖南正全力破局。去年9月以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多个公开场合郑重邀约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到湖南来创业,并强调把推动大学生创业作为事关湖南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破局之战,在星城长沙悄然打响。天心区部署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将天心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在长沙天心经开区,一场 “创业救星” 行动正在上演,让这些年轻的追梦者看到了逆袭的光。
资金链解困
创业“第一公里”的破冰行动
“创业这一路,真的是‘打怪升级’,困难一个接一个。”1998年出生的田鹏举是天心经开区的大学生创业代表,他成立的无人机技术公司已成长为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他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创业青年的心声。
为解决资金这一创业路上的“大BOSS”,天心经开区构建了立体化资金扶持体系:
园区平台公司融发集团设立母基金(含子基金),并参与设立大科城基金等9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96.92亿元,瞄准大数据、大健康等多赛道,为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注入力量。
实施“青年人才公寓免租1年+首套房补贴3万+公积金贷款额度翻倍”的生活成本减压组合拳。园区融发菁英汇、朵朵居等7万平米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提供租得起、住得好的安居家园。
推出担保贷款、租金减免、共享工位等多元方案。
位于“创谷”的湖南沐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湖南沐七文化传媒创始人许思晨是直接受益者:“园区第一年就补贴5万多相关费用,最困难时获得担保贷款20万救命。雪中送炭正是初创者最需要的。”
2025年3月出台的长沙市创业补贴政策进一步加码:大学生创业最高可获3万元一次性补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第一年每月800元,同一企业累计补贴可达2年。政策活水精准滴灌,让创业幼苗破土而出。
“一站式”服务生态
从政务改革到梦想温室
“从提交到审核,一气呵成,简直‘太香了’!”湖南省聚益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朱宇辉体验天心区“光速拿证”服务后感叹。他的欣喜源于天心区重构的创业服务范式。
今年6月,天心区推出全省首个“政务+产业+高校”联动一站式平台,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纳税人信息确认等13项高频事项实现“一键通关”。这仅是创业服务体系的一环。
在创业孵化空间建设上,天心创谷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拿出1758平方米空间,天心数谷拿出近3000平方米空间,免费提供给大学生和相应毕业年限范围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实现真正的“拎包入住”。
“之前客户问我在哪办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宿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大二学生、长沙北逸科技创始人石江北欣喜地表示,“现在孵化基地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从注册到登记全由基地‘代办’。”
天心区的服务理念正在升级:4月举办的“政策护航·资源直通”培训活动,将复杂的创业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读;团区委深化“青创课”“青创群”“青创赛”“青创园”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加速构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青年友好生态。
榜样力量
青春火炬的接续传递
刘梦达和他的团队成员。
天心经开区的创业江湖中,一群先行者成为最生动的教科书。
刘梦达从职场“打工人”变身公司“扛把子”,将宿舍小平台升级为大学生“全能服务站”。2023年,他的公司帮助8000多名大学生找到工作,并延伸出创业指导、跳蚤市场等服务。
郑拓宇的创业历程更是一部热血传奇。留学归来经历多次失败,在天心经开区扶持下创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研发出拥有20余项专利的“就业信息化系统”,团队中90%的技术骨干都是年轻大学生。
榜样引路机制正在高校系统化。湖南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明确:创业成果可折算学分、替代毕业论文,实现休学创业、灵活转专业;指导创业成效显著的教师可获得职称评定倾斜。
中国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创新中心孵化基地。
政策再升级
天心的创新“育苗术”
2025年6月,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天心方案”进入加速期。天心区围绕 “1+5”支持体系,健全任务清单、落实清单和特色清单,倒排时间、挂图作战。
同步推进的“千套人才公寓助万名青年人才梦想起航”工作方案,积极探索“国企主导+市场化运营”的人才公寓建设模式,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天心创谷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天心经开区创新中心持续聚焦创业者需求,围绕政策申报、融资对接、技术创新等核心领域,提供“全链条”服务。这种“园丁式”培育理念,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棵创业幼苗。
在天心区的创业生态实验室,个体的突围与城市的生长正实现同频共振。
刘经南院士团队的北斗芯片研发基地落户天心经开区,看重的是这里“完善的地理信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链”。这个计划三到五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的项目,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高精尖领域的发展平台。
“巷子书店”主理人何欢通过自媒体引流、举办读书沙龙,在隐匿小巷中打造文化空间。她申报的“青年小店计划”可获得免息贷款、商业培训、流量传播等扶持;“至名电商”几位大学生创始人把直播电商玩成了 “财富密码”,现公司年销售达上亿元。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为天心包容多元创业形态的缩影。
2025年,天心经开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数字经济、生物医疗大健康等产业链精准发力,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一流产业生态。
星辰大海的航程,不需要孤勇者。在天心经开区,创业大学生不再困守孤岛。
郑拓宇团队里90%的年轻面孔,石江北眼中明亮的办公室,许思晨账本上减免的数字——这些微观图景共同织就了一幅城市与青年创业者的共生画卷。
当长沙将“网红”气质转化为“长红”的创业生态,每个年轻人都能在此找到驶向星辰大海的航船。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发出的邀请函依然在星城回荡:“湖南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在天心,这张邀请函已化作可触摸的创业土壤。
青春长沙的答案,永远写在下一批创业者的征程里。
来源:红网
作者:谭忠欣 李奕潜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