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碳路中和、苇来可期”社会调研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江碧水、沅风芦韵”社会调研团联合走进沅江市。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记者 王杨 通讯员 李林针 康景霞)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碳路中和、苇来可期”社会调研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江碧水、沅风芦韵”社会调研团走进益阳沅江市,深入了解当地在芦苇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创新实践。
沅江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斌向调研团介绍,2024年7月《沅江市湖州自然资源归集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为芦苇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带来了全新思路。
在芦苇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围绕芦苇产业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新利用方向、销售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文旅开发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规划。
在新利用方向上,沅江市已成功试验将芦苇秆磨粉制作烟花底座,其结构优于传统桉树木粉,且价格更低,这一创新举措使得烟花行业年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为芦苇产业开辟了全新的市场空间。
2024年开发的“资源组合包”更创新性地将建设用地与碳汇资产捆绑,实现6亿元估值。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产业升级注入了资本活水,更为沅江市的生态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同时,沅江市正在启动南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计划打造低空观光、观鸟点等文旅业态,将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有机结合,为沅江市的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调研团讨论认为,沅江芦苇产业转型是以创新为引领,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展现了从“生态透支”到“生态资本”的转变。这不仅实现了芦苇资源的生态价值最大化,更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正是新时代“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李林针 康景霞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