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智·青春志丨雷丽彩:一位电商研究者的“人文算法”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翁子茜 2025-07-12 17:44:1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调动青年社科人才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和激情,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壮大湖南优秀社科人才队伍,湖南省社科联与湖南红网联合推出《湖南智·青春志》专题报道。

【人才档案】

雷丽彩,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流动站博士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Oswego分校访问学者,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行为运作管理等。获得湖南省“湘江青年社科人才”、湖南省“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人文社科类),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等10余项。先后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以及《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编著教材1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怡晴 湘潭报道

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将如何深刻而彻底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聚焦于“行为运作管理”与“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研究方向,多年来,雷丽彩带着强烈的探索欲与旺盛的求知欲,试图以“问题导向+理论创新双驱动”的方法论剖析复杂而迷人的世界中的某个侧面。

挥舞“经世致用”的学术旗帜,她相信,社科研究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来源于现实需求。

以“人”为根本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雷丽彩也一直将对“人”的关注视作自己学术生涯的核心。

这种认知的强化与深入,来源于雷丽彩在攻读博士期间系统学习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让她逐渐意识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深入理解“人”的行为因素和决策机制。

雷丽彩认为,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复杂性愈发凸显。“例如,在线医疗社区的用户参与行为、网约车利益相关者的自主博弈行为等,这些现实问题激发了我将行为科学与运作管理深度融合的研究兴趣。”

而更为关键的是,加入湘潭大学后,雷丽彩进一步接触到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她看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的湖南在电商领域的强劲势能。

雷丽彩告诉记者,她一直关注着湖南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运营管理实际问题。“例如,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市场、如何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数字化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等。”“我期待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运作管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从书斋走向田野

如果切开雷丽彩学术生涯的横截面,你会发现,其中处处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

回顾迄今为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雷丽彩最引以为豪的是一项关于“网约车新政下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分析与监管机制研究”。雷丽彩与团队创造性地突破了传统静态博弈分析的局限,揭示了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动态博弈的均衡路径。

最终,这一研究成果也从书本走向了实践,所提出的“政府-平台-司机协同监管”模式,被写入《湖南省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推动了湖南省网约车合规率从2022年的65%提升至2024年的82%。

同时,研究中有关“大数据杀熟”现象的相关建议被纳入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专项行动,团队开发的“网约车司机行为风险预警系统”也成功在长沙试点应用。

雷丽彩认为,社科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顶天立地”——既要构建经得起学术检验的理论体系、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也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在此理念之下,她总结出“问题导向+理论创新双驱动”的方法论,一直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保持高度敏锐性,从实际需求中提炼出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问题。

2023年,雷丽彩带队赴湘西州开展“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调研。在深入的走访调研后,她与团队针对偏远地区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共享物流节点+无人机补位”方案。而这一方案也最终被写入了《湘西州数字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老龄化背景下的在线医疗需求、乡村振兴中的电商物流困境……她的每一次“出发”都是学术研究与实际需求的双向奔赴。

“咬定青山不放松”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常常布满荆棘与曲折。

雷丽彩坦诚地表示,学术生涯绝非一帆风顺,总是伴随着艰辛与挑战。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所需的数据获取困难,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行为运作管理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交叉融合难度大。

有时,雷丽彩也会面临“捉襟见肘”的情况,“青年团队培养需长期投入,研究经费的不足也限制了我们调研的深度和广度”。

但幸运的是,雷丽彩说,以“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为代表的社科支持政策给予了她莫大的帮助。“从提供专项研究基金,到搭建学科交叉交流平台,再到为青年学者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这些举措不仅能缓解我的‘燃眉之急’,更能持续性激发社科人员的生产力。”

“因为自己淋过雨”,深知社科研究难点与痛点的雷丽彩认为,为了打造青年社科人才“成长沃土”,应当进一步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建立“智慧城市治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等跨学科研究中心与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完善社科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拓宽青年社科人才的国际交流渠道,并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提高政策采纳、产业应用等成果的认可度。

采访的最后,雷丽彩告诉记者,目前她的研究核心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一方面,她将针对慢性病管理中的用户依从性问题,构建“社交激励+智能干预”模型,并计划在长沙社区试点,助力“健康湖南2030”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研究极端事件下的供应链动态调度机制,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决策依据。

“期待更多青年学者扎根湖南、服务湖南,共同书写新时代社科研究的‘湖湘篇章’。”雷丽彩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杨怡晴

编辑:翁子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1/56/151218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