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智·青春志丨岳曼曼:以跨学科的视野,让湖湘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刘惟烜 2025-07-13 17:54:3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调动青年社科人才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和激情,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壮大湖南优秀社科人才队伍,湖南省社科联与湖南红网联合推出《湖南智·青春志》专题报道。

【人才档案】

岳曼曼,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全国师范院校教育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委会理事,湖南省翻译协会理事,现任湖南文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中组部选派挂职担任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先后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工程。

长期从事认知翻译学与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英译研究》。

湖南文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岳曼曼。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长沙报道

岳曼曼的学术之路,始于对认知翻译学跨学科价值的敏锐洞察。

“研究国外的著名汉学家,能够更好地让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上实现文化文明互鉴。”岳曼曼告诉记者,自己的研究领域,是聚焦于认知与翻译的跨学科交叉,其核心是世界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翻译思想和实践。

选择深耕这一领域,并非偶然。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期间,她敏锐地发现,认知翻译学作为国际翻译研究前沿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代表性成果较少。“因此我就思考,是否能在认知科学层面和其翻译学层面,做一些汉学家文学翻译与传播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正是这份对学术空白的洞察,让她踏上了跨学科的研究之路。

认知翻译研究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有可为

在岳曼曼看来,学术研究的价值,既在于理论突破,也在于实践影响。而她的研究成果,正从多个维度展现着这种价值。

2021年,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了论文《深度翻译的认知价值与实现方式》。在论文中,她尝试“去论证深度翻译在意义理解、文化传播中的认知价值与作用方式,希望能够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经典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与理论价值”。

这篇论文,也成为国内第一篇真正意义上将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原理深度融合翻译研究的高水平创新性重要成果。

她的学术专著《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英译研究》则聚焦文化传播。作为“国内外学界首次系统阐释探讨世界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与文论翻译与传播的著作”,这本专著“用认知的方法能以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让海外读者接受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学文化双向传递、双向叙事和双向对话”。

在岳曼曼看来,这不仅对国外读者理解中国文艺美学、哲学、文学和哲学思想,认识中国文化根本性特征意义重大,更“对促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拓展知识疆域 服务湖湘文化发展

跨学科研究往往面临范围广、系统性强的挑战,岳曼曼的研究也不例外。“我研究的内容属于跨学科交叉的文学与文化对外传播。”她坦言,研究过程中曾遇到过一些困难。

但幸运的是,在“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困难被一一化解,“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过程比较顺利”。这份支持,成为她深耕学术道路上的重要助力。

作为青年社科工作者,岳曼曼深知学术价值与社会需求平衡的重要性。她认为,“我们知识的疆域亟待扩展,知识疆域大大扩展后,研究视野才会足够大”。

在人工智能渗透各领域的当下,她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契机,“当前人工智能渗透到各方面,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这为我们社科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她看来,应当积极拥抱、利用好人工智能这个技术手段,拓展知识疆域,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研究视野,找到更好的结合点深化自己的研究。

这种结合,是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发展的。“例如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借助人工智能,研究湖湘文化的世界表达,服务构建国家形象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助推湖湘文化‘走出去’,为文化强省、文化湘军走向世界提供借鉴,扩大湖湘文化的世界影响。”岳曼曼说。

以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潜心治学

谈及对湖南进一步优化青年社科人才成长环境的建议,岳曼曼直指核心:“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考核评价机制。”

她不赞成拔苗助长,更反对以“纯数字化的理念来考核评价”。“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评价机制,不利于青年研究者成长为学术大师。”在她看来,考核机制的导向应是“鼓励青年学者长期深入学习、思考和研究,真正做出一些原创性的成果,让研究者能潜心治学”。

从认知翻译学到文化传播,从理论研究到服务地方,岳曼曼以跨学科的视野和深耕不辍的坚持,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岳曼曼清晰且坚定——“深耕湖湘文化对外传播。”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她所理解的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她期待在推动湖湘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方面做些努力。

岳曼曼告诉记者,她计划“以最具湖湘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文学文本和研究史料为切入点,以湖湘文化在英语国家的接受特征为规律,研究湖湘文化的世界表达”。

这一研究方向,也直指地方发展需求。“服务构建国家形象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助推湖湘文化‘走出去’,为文化湘军走向世界提供借鉴,推动世界理解当代的中国和湖湘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1/57/151228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