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素质农民成长记丨万军微的一场农场创新实验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楚湟 李炜 编辑:吴佳俊 2025-07-24 16:39:19
时刻新闻
—分享—

位于湘乡市棋梓桥镇的鹅婆山生态农场四面环水。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楚湟 通讯员 李炜 湘潭报道

7月19日清晨8点,暑气开始上涨,位于湘乡市棋梓镇的鹅婆山生态农场显得格外热闹。“家人们,这个黄桃甜过初恋。”“1、2、3,上链接。”来自湘乡的12位本土网红正在各显神通地吆喝着,农庄变身大型直播带货现场。

“除了我们农庄丰收的黄桃、花生等农产品,今天主要是帮助周边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刚刚下播的鹅婆山生态农场负责人万军微放下手机说,这场公益助农直播不到3小时就突破了6万元的销售额。

万军微在进行网络直播。

鹅婆山生态农场位于湖南水府旅游区核心景区内,占地面积1280亩,种植面积580亩,规模种有杨梅、桔子、碰柑等16种水果,同时建立了湘乡首家露营基地,实现了农业生态三产融合,是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人文历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旅游园区。

农场580亩果园里,传统农艺与现代科技正在交融。老农人坚持用有机肥和纯天然除虫方法,年轻人则执着于物联网系统的精准灌溉。万军微说:“我们坚持人工除草,虽然成本高,但客人尝得出区别。”

在参加了由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湘潭人才集团具体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培训课程后,万军微打破了这么多年对草莓种植的固有看法。她兴奋地说:“天津晶宝温泉农场的草莓绿色种植非常科学,能够做到纯天然。”

鹅婆山生态农场的腊制品。

在天津晶宝温泉农场的草莓园中,隐藏着一个别样的秘密:在草莓的大棚内,田垄之间生长着一棵棵肥硕的大蒜。“别小看这些大蒜,它们根系发达,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万军微说,这种混搭种植不仅驱虫防病,还能让草莓保留原有的好滋味。当前,她已和天津晶宝温泉农场技术负责人肖丽娟建立了关系,后续将引进草莓,进一步丰富果园品类,填补农场2至3月份的水果采摘空档期。

走过果园,不远处便来到了鹅婆山生态农场的研学基地。一群小学生正在水边学习防溺水知识,通过教练的指导和操作,让学生们逐渐掌握水中自救、水上安全等专业知识。

在这里,农场研学课程的最大特色是“真操作”。孩子们要亲手嫁接果苗,参与制作有机肥,而不是走马观花。“有家长嫌活动太累,但我们坚持要让孩子体验真实的农事。”负责研学的陈俊说。

孩子们体验农活。

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培育课程前,万军微的农场研学课程还停留在“摘果子、拍照片”阶段。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的案例教学课上,她记满了一本“为什么”笔记:为什么草莓喜光却怕暴晒?为什么昼夜温差大更甜?

这些追问催生了她的“研学课程开发体系”——孩子们不仅要上手操作,还要了解其中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后续,万军计划继续引入专业团队,对农场的研学课程进一步研究开发,形成具有深度的标准化课程体系。

欢乐的研学现场。

站在农场的最高点,万军微给我们展现了当前农场“三产融合”的闭环:南北两侧的果园有适合各个时令采摘的水果,西北边是养殖区,东南部有适合年轻人的露营基地和水上项目,西边的钓鱼基地、跑马场则是让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培训班的产业链课程让我明白,农业的增值空间在交叉地带。”万军微打开手机相册,一个个课堂PPT的照片记录了她的收获,更展现了她对未来生态农场实现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这种融合思维甚至改变了农场的建筑布局,也体现在日常设计中。在鹅婆山农场的入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指示牌:向左箭头写着“果园种植”,向右标着“露营胜地”。

万军微的实践恰似这块路牌——她让水果的甜味有了科技注解,让泥土的芬芳飘进研学课堂,更让“农”字头的梦想照进现实。当都市孩子指着水培草莓喊“这是植物编程”,当周边农妇捧着平板电脑调试滴灌系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或许就藏在这“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蜕变里。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楚湟 李炜

编辑:吴佳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1/66/151475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