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讯(记者 任洁)为深入贯彻“好房子”建设部署,全面整治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通知,推出十项强化措施,全面升级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推动住宅工程质量提升行动走深走实。
全链条监管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工程建设源头治理,湖南明确将建设单位直接向商品混凝土、桩基础等专业工程承包单位付款的行为列为违法发包重点检查线索,严打肢解发包、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市场乱象。
在工期造价管控方面,要求建设单位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对低价中标项目实施差别化重点监管,严防因恶性竞争导致的偷工减料问题,同时规范设计变更与工程款支付流程,从资金源头保障工程质量。
全流程把控筑牢质量根基
勘察设计环节将勘察作业纳入质量监督范畴,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与设计变更程序,特别强调落实隔声、防串味、防水等细部构造措施,确保《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落地。开工前强化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全面识别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风险并提前防范。原材料进场实行“先检后用”刚性制度,对钢筋、防水材料等10余类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建材开展全覆盖监管,严查“未检先用”等违规行为。
实体质量与验收监管双强化
在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重点整治混凝土施工中随意加水、润管砂浆违规使用等行为,建立质量问题定期研判机制,杜绝结构开裂、渗漏等顽疾反复出现。要求实体质量监管与房屋预售联动管理,对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项目依法暂停预售或网签备案。验收环节实行关键节点“逢检必查”,尤其加强淋水蓄水试验与卫生间防水隐蔽验收监督,鼓励购房业主参与分户验收,对引发群体投诉的项目提高抽查比例,严惩验收记录造假行为。
闭环管理与科技赋能提质效
质量保修环节落实终身责任制,要求建设单位注销前明确质量责任承续主体,在防水工程保修期临期半年内开展专项回访普查。建立质量事故“零容忍”机制,对迟报瞒报行为严肃追责,通过案例通报形成行业警示。在监管手段创新上,积极推广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技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推动住宅质量监管模式转型升级。
据悉,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聚焦住宅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通过制度保障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住宅工程品质,为居民“住有优居”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湖南将结合住宅工程质量安全易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编辑:黄舒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