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江碧水向东流,唯湘江逆势北去。此刻凝望,那山、那水、那人。青山如黛,碧水长流。
这流淌于山水之间的,不仅是一幅自然画卷,更是惠泽千家万户的生态福祉之源。九百公里湘江奔涌不息,以其丰沛滋养着六千五百万湖湘儿女。
历经治理与重生,今日之湘江,挥毫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丽实践篇章。江滩上孩童追逐的明亮眼眸,渔民手中沉甸甸的“生态饭碗”,市民岸边舒展的由衷笑颜——每一个生动瞬间,都是湘江生态治理成效刻下的最真切的幸福回响。
江豚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张必闻 通讯员 冯铁 刘华仪 岳阳报道
“嘘——嘘嘘——”
一声空灵幽长的口哨声,如涟漪般在岳阳市君山区长江边的华龙码头——江豚湾漾开。
水面之下,仿佛有无形的丝线被轻轻牵动。
须臾之间,几个黝黑光滑的身影陡然破开粼粼波光,矫健跃起,水花四溅。岸上的游客瞬间沸腾:“江豚!是江豚!”
这是巡护员周辉军的高光时刻,哨声是独属于他和江豚之间的交流密码。
“很多人认为我随时可用哨声唤来江豚,我还没那个能耐。”日前,记者采访周辉军时,他笑着澄清道,“我吹哨,江豚做出了回应,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华龙码头的回水湾,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江豚湾,与城陵矶港(洞庭湖和长江交汇处)隔江相望。
这个衔长江、揽洞庭的港湾,是生态重地,被寄予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厚望。
目前,这里水质澄澈,鱼虾丰美,是江豚流连的乐园。每年春水回暖,总有“江豚拜风”的奇观,最多时一天可见20余头——江豚,认定了这里为家。
华龙码头被寄予“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厚望。
乐园蒙尘
周辉军的根,就深扎在距华龙码头仅两公里外的村庄。
在他童年斑驳的记忆里,那时的华龙码头不过是个朴素的小渡口。父母在近旁的芦苇场忙碌,渡口便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浩荡长江不舍昼夜奔流,江豚是水中的精灵,尤其爱追逐大船尾部翻卷的雪白浪花。
少年周辉军和伙伴们沿着江岸追逐那些跃动的身影,总想探明它们神秘的归处。
跑累了,便一头栽倒在厚实绵软的芦苇丛里,听风过苇叶的沙沙细响,辨枝头鸟儿自在的清啼。渴极了,便伏在清浅的江边,掬一捧沁凉的江水入口——那水,带着清冽的甘甜滑过喉咙。
约莫2011年,机器的轰鸣粗暴地撕裂了江湾的宁静。
仅仅50亩区域内,建起了混凝土搅拌站。四条生产线日夜吞吐,罐车轰鸣往来,庞大的办公区、作业区、停车区吞噬了昔日的青翠。
高耸的砂山如丑陋的疮疤,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粉尘,机器的嘶吼取代了鸟鸣虫唱。
江水日渐浑浊,裹挟着工业的腥气,再难入口。曾经逐浪嬉戏的江豚,连同那些熟悉的鸟兽,四散遁逃,仿佛从未在这片水域存在过。
风过处,卷起漫天沙尘,也卷走了周辉军记忆里那个碧水蓝天的童年乐园。
“带女儿出门,心都揪着。”谈及那段时日,周辉军眼神黯淡,“大卡车呼啸而过,混凝土厂的灰土遮天蔽日,门窗只能死死关紧。”
那片曾让周辉军自由奔跑、无忧畅饮的江岸,成了需要警惕的危险地带。梦里江豚跃动的弧线,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周辉军正在清除落叶,维护环境卫生。
江豚回归
2017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令响彻长江两岸,如春雷般唤醒沉睡的江湾,开启了涅槃重生之路。
岳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挥出重拳: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砂石码头被彻底取缔,华龙码头正在其列。
此前,华龙码头占用了660米的长江黄金岸线,年吞吐砂石30余万吨,常年砂石乱堆、污水横流,给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影响汛期行洪。
“拆!”巨大的混凝土生产线被逐一肢解、运离。
随后,是大地疗伤——卡车运来肥沃的客土,仔细回填;工人俯身铺植翠绿的草皮;春风里,细密的草籽被精心播撒入土。
通过拆除码头堆场、修复周边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时任君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陈运华亲历了这场“复绿”行动:“砂石堆消失了,噪声止息了,绿色,一寸寸重新夺回了属于它的领地。”
自然的韧性令人惊叹。
当喧嚣沉寂,尘土落定,清澈的江水重新温柔地拍打修复后的岸线,仿佛收到了无声而确切的邀约,那些“离家”的生灵,开始小心翼翼地归来。
君山后湖管理站站长周洁清晰地记得:“来此越冬的候鸟,从早先稀稀落落不足50只,几年间竟激增到3000余只!”
更令人惊喜的是,野生麋鹿种群也在蓬勃壮大,从65头扩展至164头的规模。
而周辉军最牵挂的“水中老友”,也终于回来了。它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水波之下,那标志性的、憨态可掬的“微笑”浮出水面。
华龙码头,这个曾经满目疮痍之地,涅槃重生,拥有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江豚湾。
周辉军正在用哨声呼唤江豚。
“老友”重逢
2018年,在外务工的周辉军回到家乡,成了华龙码头的巡护员,日常工作是在管理范围之内开展保安、保洁、绿化以及防溺水等工作。
值班时,周辉军需日夜驻守。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是他的驻地——一个仅10多平方米的小木屋,这里离他的家不到2000米。
旁人看来,巡护工作就那么点事,每天重复做,做久了会很枯燥,但周辉军却乐在其中。
“这里自然生态恢复后,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周辉军说,长久的独处并未消磨他的热忱,反让他沉醉于这片重获新生的“世外桃源”。
最关键的是,他与自己的“老友”江豚重逢了。
“晴朗的夜里,满天星斗亮得晃眼,万籁俱寂,有时甚至能清晰听到江豚在水中‘噗噗’换气的声音,草丛里虫鸣蛙叫一片,那一刻,心特别静,特别开心。”周辉军颇有感触地说。
每日万米巡护路,他用脚步丈量着江岸的复苏,与这里的草木虫鱼、飞鸟走兽成了莫逆之交。尤其与那群归来的江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久前,我看到了8头江豚游向长江下游。之前,也看到过3头江豚游向上游,那应该是一家子。”周辉军回忆道。
他非常珍惜与“老友”江豚的每一次重逢,哪天看到了几头江豚,都会记到值班日志中。
“今年第一次在小木屋前看见江豚,有三五成群,有两两并行,也有单独行动,分段向上游……”他和同事邓铁牛轮流记录江豚活动轨迹,并乐此不疲。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归我们管。”邓铁牛形象地描述自己和周辉军的工作。
人水和谐新画卷。
人水和谐新画卷
2018年4月25日,一个载入江豚湾史册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整治初显成效的华龙码头考察。“守护好一江碧水”——这殷切的嘱托,深深烙印在在场每个人心上,更成为周辉军和无数岳阳人心中沉甸甸的责任与不竭的动力。
在周辉军的带动下,君山芦苇总场悄然诞生了一支环保小分队。
百余名志愿者,每日沿江巡逻,默默捡拾垃圾,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碧水。他们弯腰的身影,是“守护好一江碧水”最坚实的民间力量。
如今的江豚湾,绿草如茵,水鸟翩跹,江豚不时跃起画出一道道优美的银色弧线。
这片曾经的工业废墟,蝶变为充满生机的生态乐园,一幅人水和谐的新画卷铺展开来,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江豚湾”目前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了岳阳市君山区一张响亮的生态名片。生态红利,实实在在转化为了发展动能和百姓的幸福感。
今年4月,2025岳阳马拉松赛在江豚湾“守护好一江碧水”展陈馆鸣枪开赛。
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余名跑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16名外籍友人,以山水为证,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美丽,用大江大湖的秀丽壮美激发全民健身的澎湃热潮。
这场赛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育的激情,更是文化与经济的共振。
有数据显示,赛事直接拉动旅游总收入增长12%,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2%,酒店爆满创造2225万元客房收入,餐饮行业总体营收达2600万元。
君山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开展非法砂石码头整治时,全区的旅游综合收入为52.6亿元。到2024年,君山区旅游收入达到了222.3亿元。
现在,周辉军不管有事没事,依然最爱在晴好的日子来到江边,嘬起嘴唇,吹响悠长哨音……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张必闻 冯铁 刘华仪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