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见岳阳丨平江:塑造区域公共品牌,赋能生态产品价值跃升

来源:红网 作者:岳平 编辑:刘良骏 2025-08-15 08:39:04
时刻新闻
—分享—

洞见岳阳文中图.png

□岳平

近日,岳阳市平江县怡丰生态家庭农场主人李长根为其“黄金桃”申领了5000枚定制的“平江物华”品牌标识。这枚小小的水晶标签,不仅提升了产品公信力,更标志着平江县精心打造的“平江物华”区域公共品牌,正成为撬动当地生态产品价值跃升的关键支点。目前,全县已有8家生态企业的19个产品申请授权,区域公共品牌正为平江生态产品开拓市场、实现更高价值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平江县政府将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旨在提升本地产品竞争力,让生态产业企业和生产者共享发展成果。当家庭农场的“黄金桃”打上“平江物华”的品牌标识,这不仅意味着鲜果获得了更强的市场信任,更标志着这片红土地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成功实践。区域公共品牌正日益成为连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键纽带,通过为生态产品赋予更高价值,提供了可复制的“平江方案”。

系统性品牌布局,筑牢价值根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制度设计与政策驱动的系统支撑。平江深谙此道,将“平江物华”品牌创建融入“十四五”规划及绿色低碳行动,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构建起“顶层设计-政策协同-落地执行”的闭环体系。这种政府主导的系统性布局,避免了品牌建设碎片化,确保了生态理念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首批8家企业的踊跃申请,表明政府的背书为生态产品提供了“品质通行证”,统一的品牌标准则倒逼企业坚守绿色底线,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认可”的良性循环,品牌建设成为价值提升的制度保障。

地域生态深度赋能,铸就品牌信任。“平江物华”的生命力,源于其精准凝练的地域特色与生态价值。其LOGO巧妙融合:紧握之手喻示合作,汨罗江勾勒地理,山形图案呼应“物华天宝”,红绿蓝三色则分别代表红色基因、绿色生态与蓝色文化。这种浓缩自然禀赋、人文精神与生态理念的设计,赋予品牌天然“信任基因”。覆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定位,更使“平江物华”突破单一产业局限,成为县域生态价值的“集体名片”。“黄金桃”的市场走俏,有力印证了消费者对“地域特色+生态背书”品牌的认可:当产品深度绑定土地故事与生态坚守,其价值便超越物理属性,升华为文化与情感的共鸣,品牌成为生态价值的信任载体。

市场对接与长效监管,释放品牌动能。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市场,市场的持久力在于监管。平江创新性地“放管结合”:一方面,通过免费提供标识、发布推荐名录、对接高端渠道等举措,为生态产品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快车道”;另一方面,授权专业机构运营管理,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层体系,既规避“公地悲剧”(即公共资源滥用),又通过专业运营放大集群效应。这种模式保障了“平江物华”的生态纯粹性与市场灵活性。如“平江烟茶”“羲皇香珍大米”等授权产品所示,品牌不仅是“加分项”,更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源”,品牌建设成为价值转化的市场引擎。

从“黄金桃”的价值跃升,到8家生态企业的19个生态产品的集体突围,“平江物华”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关键在于品牌建设。据平江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许排云介绍,今年他们还将推出“平江物华”专属小程序,设立生态景区、特色民宿、绿色产品、闲置资产等板块,打造岳阳市首个官方资讯线上综合平台。唯有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路径,构建强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才能真正让“好生态”卖出“好价钱”,让“好产品”赢得“好市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平江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本,更深刻印证了“品牌化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加速器”这一普遍规律。其系统性构建、地域化赋能、市场化运营的“平江方案”,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更多县域经济提供了宝贵借鉴。当更多地方能以品牌思维激活生态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将在更广阔的沃土上转化为发展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岳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2/55/151922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