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兵支书⑦丨毛坪社区的“领路人”:刘军用实干踏出四条“振兴路”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方祥文 邹慧怡 丁欣艺 常彬 曾碧芬 编辑:李响炮 2025-08-14 10:43: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钢枪在手,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铁血长城。

锄头在手,他们是田野乡间的超级“尖兵”!

在娄底这片热土上,有一群“最强王者”切换了战场——从军营到村庄,ID没变:“兵支书”!军装虽脱,但Buff满格:纪律性Max!执行力Max!奉献值Max!

他们不搞“纸上谈兵”,玩的是实打实的“野区发育”!八一来临,红网记者深入娄底一线,看“兵支书”如何用军营智慧破解乡村难题!听乡亲们真情实感的点赞!拍下村庄肉眼可见的“颜值+实力”双升级!

这波报道,不唱赞歌,只讲故事!故事里,有泥土的芬芳,有奋斗的汗水,更有退役军人们那颗永远在线、永不掉线的赤子之心。他们正用行动证明:最硬核的“军魂”,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照样能Carry全场!

刘军海报.jpg

坐标:涟源市六亩塘街道毛坪社区

关键词:雷厉风行 守艺拓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摄影 方祥文 实习生 邹慧怡 丁欣艺 通讯员 常彬 曾碧芬 娄底报道

在涟源市六亩塘街道毛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军踏出了四条路——通组的水泥路、解困的连心路、团结的融合路、致富的产业路。每条路,都印着他的脚印,也刻着他在部队服役时炼就的军人底色。

II0A0228.JPG

毛坪社区。

水泥路:踏平泥泞,铺就民生坦途。

2018年春天,石头组的路还是个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居民们的抱怨,像号角般催着刘军行动。在西藏服役时,他曾在雪域高原上用脚步丈量边境线,如今,他把这种“踏平坎坷”的劲头用到了修路现场。

为筹资金,他带着党员干部挨个拜访企业,汗渍混着泥土沾满衣衫,却把“部队里答应的事绝不含糊”的承诺讲得掷地有声;为抢工期,他带着大伙儿扛锄头、搬石料,就像当年在部队执行紧急任务般雷厉风行——“上午十一点半开会定方案,下午一点半准时开工”,12公里沙石路在最短时间内变为了平整的水泥路。

文家桥的修建更是一场硬仗。30米长、8米宽的桥梁,连同3.5公里的公路硬化,彻底解决了周围五个小组群众的出行难题,成为连通城乡、助力发展的新地标。

II0A0213.JPG

进企业进行消防宣传。

连心路:以柔化刚,巧解邻里难题

“在部队,战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社区,群众的事比天大。” 刘军的手机里,存着一串“紧急号码”,背后是他“随叫随到”的军令状。

有村民在公共区域种菜,干部劝了几次没用。刘军没动硬的,拎着菜篮子上门:“阿姨,你这菜种得好,我全买了,咱把地腾出来给大伙儿用,行不?” 他用部队“团结同志”的智慧,既给了村民台阶,又守住了公共利益。

“支书就像部队的指导员,再难的结他都能解开。”毛坪社区支委谭双喜说。企业里有务工人员因工伤赔偿起纠纷,双方吵到脸红脖子粗。刘军赶到现场。“咱都按规矩来,既不能让流汗的兄弟吃亏,也不能让干事的企业寒心。”他把部队“一碗水端平”的公道劲儿融进话语里,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融合路:凝心聚力,把“四家人”变成一家人

2016年四村合并初期,村干部想法各异,工作推进受阻,人心难聚拢。“别的社区两村合并都容易起矛盾,咱四个村能心齐,全靠刘书记。”谭双喜说。

刘军拿出部队“整编成军”的魄力:“合到一起就是一家人,就得像在部队那样,令行禁止,步调一致!”他带着班子制定清晰规划——周有规划、月有目标、季度有推进、半年有调整、年度有总结,跟着进度条动态优化方向,再难的事都能拆分成段、落实到人。

“在部队,纪律是战斗力;在社区,团结是生产力。” 这是刘军常挂在嘴边的话。任职期间,刘军发展党员22名,组织专题党课120余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锻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先锋队伍。

II0A0089.JPG

刘军在厂里了解“毛坪粉丝”销售情况。

产业路:守艺拓新,让老手艺生出“金疙瘩”

毛坪的红薯粉,藏着两百年的手艺。但以前,各家做粉各家卖,赚得不够来回车费。

“我从小吃这粉长大”刘军说,“在部队,好钢要锻成利刃;老手艺,得规范化才能传下去。”2022年,他开始城里城外地跑,找厂房、进设备,自己垫钱办起红薯粉厂。

II0A0099.JPG

刘军在基地查看红薯生长情况。

为学漏粉技艺,他跟着毛坪粉丝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继承蹲在厂里,手上烫出的泡结了痂。“刘书记比我还较真,” 谭继承说,“机器要自动化,但漏粉的手法一点不能变,说要保住老味道。”

2025年4月,“毛坪粉丝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涟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在,1200平方米的车间里,30多个农户加工生产,年销售额超1000万。“希望这粉香飘到全国,”刘军望着生产线笑,“让更多人知道毛坪的味道。”

结语

四条路,其实是一条路——刘军带着大家往好日子走的路。

他说:“在部队守边疆,在社区守群众,都是守着一份责任。”

从雪域军营到乡村热土,他把军人的担当、纪律、智慧,都融进了脚下的路。这路,通向家家户户的幸福,也通向他“实干为先” 的兵者初心。

相关报道>>>兵支书①|谢时文:从“砂场废墟”到“甜蜜果园”的逆袭战

兵支书②|从老板到“拼命三郎”?梁四华四年跑完尖山岭五年路

兵支书③|袁勇洪:白衬衫下的“乡村逐梦人”

兵支书④|虎塘村的“三牛书记”黄水堂:犟得值 拼得值

兵支书⑤|方林松:乡村振兴路上的“突击手”

兵支书⑥|罗新文:敢啃硬骨头 能种 “摇钱树”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方祥文 邹慧怡 丁欣艺 常彬 曾碧芬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2/57/151994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