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工”益成长营,孩子们体验制作咖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你见过外卖骑手电瓶车后座上那张被晒得通红的小脸吗?就像雨花区外卖骑手李丽的女儿小雅,曾跟着父母在烈日下奔波,吃饭没时没点,累了也没地方歇息。
你想象过跨境电商仓库角落里,一个孩子正趴在箱子上写作业的画面吗?这些,曾是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无法回避的日常。
然而在长沙,一场关乎孩子、家庭与城市温度的“带娃革命”,正悄然发生。
从“无人看”到“多元护”:一张安心网的织就
改变始于2022年。一份来自长沙市总工会的调研,用550份单位问卷、4823份职工问卷,清晰勾勒出职工托育的现实困境:寒暑假孩子“无处去”、课后“看护难”。数据背后,是数以万计家庭的无声焦虑。
这座城市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是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原则,鼓励多元参与、盘活社会资源,致力打造一张“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普惠托管网。
雨花区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工”益成长营开班现场。
于是我们看到:
这个夏天,雨花区高桥街道近百个“骑手宝宝”享受到了不一样的清凉假期:“工”益托管班里,专业老师带着孩子们探索奇妙世界,孩子们按年龄分班,科学、绘画、手工、阅读等各种各样的课程可自由选择,中午晚上至少四菜一汤,保证卫生可口。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托管班分文不收。
三诺生物投入200余万元打造“诺宝贝之家”,员工每日仅付15元餐费,孩子就能享受专业看护和科学课程,它还获评全国级爱心托管班。
多家国企组建“联合托育体”,湘江集团、国投集团、长房集团等单位以自办或联合举办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成本共担,让中小企业职工子女同样受益。
社区嵌入式托管走进中非经贸园,为外卖员、跨境从业者的孩子提供定制服务,雨花区围绕区域经济特色,依靠中非经贸创新示范园的中非文化与经贸研学实践基地,推出个性化的外卖员、跨境电商和园区产业工人托管班。
市卫健委系统8家直属单位通过“工会主导+专业运营”,融合“托管+教育+健康”,职工满意度达100%。
三年来,长沙累计投入超6000万元,开设托管班2400余个,服务子女13万余人。这不是标准化流水线,而是一城千面的温暖实践。
从“看得住”到“陪得好”:童年不该只有等待
在长沙,托管不等于“看孩子”,而是有质量的陪伴。
市总工会依托湖南工匠学院长沙分院阵地优势,在职工服务中心大楼里统筹规划出一整层空间用于开展暑期托管和公益课程班,开设书法、国际象棋等12门公益课程,服务职工子女2700人次。
湘江新区的“白箬之光”托管班,孩子们正在田野间认识植物。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这里设计了自然启蒙、成长进阶、青春逐梦三大主题课程,从户外拓展到艺术熏陶,堪称“暑期成长大餐”。
望城区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孩子们在上形体课。
望城区今年暑期托管人数达1.1万人,是去年的两倍。在这里,每人每周只需200元,就能享受包含早中餐、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的全套服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1名教师+1名助教或保育员+1名志愿者”的“黄金守护组合”,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他们像温暖的灯塔,全程护航。
最令人动容的是细节中的体贴:
芙蓉区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定制15天“成长套餐”,托管时间匹配其“早出晚归”节奏,并提供延时服务——“晚半小时接也没关系”。就像芙蓉区的网约车司机王女士所说:“课程结束后还能延时托管,我们如果实在有急事,晚半小时去接孩子,也没关系!”一位妈妈感慨:“终于不用一边跑单一边担心孩子。”
芙蓉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爱心托管班开班仪式现场。
托管需要什么,部门就“送来”什么。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机制的强大合力。
从“有”到“优”:星火如何燎原?
快速成长的托育系统仍面临挑战: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均、安全风险隐忧。仅靠志愿者,难以支撑长期高质量服务。
长沙的回应清晰而坚定。
2025年,长沙市总工会将托管托育纳入工会“十大实事”,在全省率先出台《爱心托管托育用人单位管理和补助办法(试行)》,引导资源向举办力度大、服务优、反响好的单位倾斜,推动托管托育工作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公益化+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四化协同,推动服务提质升级。
长沙县总工会联合县财政局下发《关于落实关心关爱关怀干部职工若干措施的通知》,以政策形式鼓励基层工会开展托管班。其他各区、县(市)也结合本区域实际陆续推出相关配套制度。
湖南新亚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六期暑期爱心托管班。
市总工会主席张白云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安全性、专业性与规范性。”
黄昏时分,孩子们举着手工作品奔向父母,笑容明亮而饱满。在这座城市的多个角落,这样的场景正每日上演。
托起的是孩子,安定的是人心。而更深层的启示或许是:一座城市真正的现代化,不仅在于楼宇的高度、经济的速度,更在于它能否温柔地接住普通人的脆弱与艰难。
长沙市中心医院工会暑假托管托育班。
长沙的“星火托育”正在作答:城市治理的终点,不是宏伟的蓝图与数据,而是每一个孩子都不必慌张的童年,每一位父母都不必愧疚的奔波。
而这,或许才是未来城市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