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走英雄之城①丨从湖大205会议室出发,寻烽火记忆赴山河新程

来源:红网 作者:集体 编辑:秦舷 2025-08-26 09:36:5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825100517_12_443.png

编者按: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红网新媒体集团,共同发起“重走英雄之城——青春步履寻访抗战记忆”全媒体报道活动。19名湖大学子于暑期踏上征程,深入长沙、衡阳、常德、怀化、邵阳(洞口)等五大抗战热土,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抗战记忆追寻。

本次活动以青春视角走进历史现场,打破传统宏大叙事框架,通过第一视角笔记、实景短视频与评论等多元形式,真实记录并传递年轻一代与历史对话的思考与情感共鸣,生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对英雄精神的深切理解、自觉传承与坚定回应。

湖南大学办公楼205会议室门前,金色牌匾上的文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地区受降旧址”。推开门,这是一间仍在使用的普通会议室;关上门,这是一段永载史册的历史记忆。

2025年8月24日,“重走英雄之城——青春步履寻访抗战记忆”全媒体行动从此处出发。

图片1_副本_副本.png

“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地区受降旧址”牌匾。秦月阳摄

湖南大学科学馆,被师生和市民亲切地称为“红楼”。这一抹“湖大红”不仅是一处校园地标,更因1945年在此举行的长衡受降仪式而具有民族胜利的象征意义。

1945年9月15日正午,抗日战争中国战区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科学馆(今湖南大学办公楼205会议室)举行。侵华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坂西一良代表长衡地区日军,向中国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呈递投降书。

湖南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举行抗战胜利受降仪式的中国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的历史时刻。对此,当年报纸曾如此评述,“这其实不只是岳麓山下湖南大学一所学校的荣誉,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图片2_副本_副本.png

湖南大学科学馆(现校一办公楼)。秦月阳摄

“红楼”下,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拍照打卡,以作留念。

“原来历史书上的知识真的会‘站’在眼前。站在这儿,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历史的厚重和沉重。”刚上高一的易同学说。

如今,205会议室仍是湖南大学举办重要会议的场所。抗战精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成了可触可感的现实。

游客刘先生表示,“红楼”作为“活的文物”,在抗战精神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的历史文化,要发挥它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让它在教育下一代的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自河南的湖南大学2025级新生唐若宸站在楼前拍照留念,他说:“还没开学我就特地来找‘红楼’。了解到这段历史后,我更为自己能成为湖大学子而自豪。希望将来我也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走出红楼,岳麓山在望。“半部近代史,一座岳麓山”——这不仅是对湖湘文化高度的赞誉,更是对抗战时期这座山所承载的历史重量的真实写照。抗战期间,岳麓山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山上长眠着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

麓山忠烈祠前,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抗战阵亡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在此立下了烽火岁月中的精神丰碑。清风峡洞穴曾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岩壁旁,溪水潺潺,在抗战岁月里见证了中国军队制定“天炉战术”时的铿锵决断。

图片3_副本_副本.png

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遗址)。 秦月阳摄

在岳麓山担任志愿讲解员的李亚楠,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今年19岁。通过志愿讲解服务,她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抗战历史是英雄血写的史诗。我希望为当地的游客讲解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让广大的游客去感受抗战精神,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我们的爱国之心,进而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我们实际的行动。”

图片4_副本_副本.png

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岳麓山抗战文化园。秦月阳摄

导游吕女士谈到长沙时这样形容:“这是一座英雄之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岳麓山,我们瞻仰英雄,感受历史。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真的很荣幸。”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谢莹指出,“重走英雄之城”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行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传承抗战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副院长王旖旎强调,“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英雄城长沙的精神内核,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正是这种精神的有力见证。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一代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力量,让个人理想与时代共鸣,让青春的脚步在追寻与铭记中充满坚定、充满光。

夕阳为岳麓山披上一层暖金色的薄纱,三五成群的学生正沿着青石阶缓步而下。他们的脚下,曾是抗战英烈誓死守护的战场;他们漫步的山道,每一块石头都铭记着八十年前的步履铿锵。昔日震耳炮火声,如今已被鸟啼蝉鸣取代;往日硝烟弥漫处,如今已绿荫盎然。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年轻一代正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将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洪流,继续书写这座城市的新篇章。

一座红楼,满山忠魂。历史不会忘记,一代代英雄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不屈的脊梁支撑起了湖湘风骨,用“铁骨凌霜、血荐轩辕”的精神气魄铸就了这座英雄之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先辈们的呐喊声仍在这片大地上久久回响,响彻中华民族的胸膛。

重走热土,赓续荣光。当我们以今日之脚步,重走先辈曾奋战的土地;以年轻之心声,回应那年那代的召唤,历史便不再遥远。我们已不再是历史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对话者和传承者。英雄不会沉默,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历史从未远去,只要仍有青春与之共鸣。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也必将带着这份记忆与力量,走向时代,走向未来。

山河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报道团队:秦月阳 应霓 李奕萱 张诗鸿

视频剪辑、设计:彭婧 应霓

指导老师:张广蓉 徐琼

视频照片来源:湖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集体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2/69/152269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