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邓姝 实习生 鲁博文 刘欣怡 报道
7月16日,华容县自然资源局,湖南省华容县与湖北省石首市两地政府,正式签署《湖南省华容县·湖北省石首市相邻边界“四权”不动产联动确权登记协议书》。
这份跨越省界的协议,将为困扰两地6乡镇、19个村(社区)、300余户群众多年的“飞地”权属难题找到制度性解决方案,这也是全国首个省际不动产协同确权机制。
该协议的签订,是继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创新模式,顺利完成首批农村宅基地“飞入地”房地一体登记后,又一成功探索。
近年来,湖南省深入实施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自2024年8月以来,全面部署实施了5大类、12个事项的“全省通办”。同时,积极与周边省份在内的12个省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推动省域之间“跨省通办”。
湖南与湖北、贵州探索,这标志着,湖南“跨省通办”改革实践,从城市不动产向农村不动产拓展的新突破。
首先解释一下,何为“飞地”?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位居甲地区而行政上隶属乙地区的土地。通俗来讲,就是湖南有一块湖北的“地”。
它的产生,可能是地缘紧连,或因历史、地理等原因。这些“飞地”,形成了两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接“纽带”,但也形成了一些争议。
如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四权”无法明晰。“飞地”上的房屋可能成为“无籍房”,群众翻修、交易、抵押都受到限制,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华容县与石首市围绕相邻边界“四权”地块,组织开展专题研讨。
要解开这道历史的“结”,首要之务,便是打破行政壁垒的“墙”。
华容县与石首市围绕相邻边界“四权”地块,先后召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组织开展专题研讨、论证会商10余场。
智慧的碰撞催生了创新的火花——提出“四权联动确权”框架方案和跨省发证“五步”操作流程(实地建档编号、权属六方确认、跨省书面核验、三级公示监督、发证归档管理),并分别上报省级主管部门得到肯定支持,为两地跨省协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新晃县与玉屏县的模式已见成效。两地的申请人在当地不动产中心提交身份证、权属证明、申请书等全套材料后,两地协同办理,属地登记部门对业务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受理审查。
确认无误后,通过数据加密传输,将相关材料实时提交至不动产所在地登记机构。登记机构接收材料后,立即开展数据录入、缴费发证等工作,确保5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证书核发。
新晃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
“以前办个证,不知道要跑多少趟,现在在当地就能提交材料,太方便了。”这是新晃县与玉屏县的申请人对跨省通办的真切感受。
依托这种模式,截至目前,湖南全省共办理涉及跨省域边界“飞地”登记14宗,跨市域边界“飞地”登记35宗,跨县域边界“飞地”登记24宗,有效解决边界群众“建房无证”的民生痛点。
《湖南省华容县·湖北省石首市相邻边界“四权”不动产联动确权登记协议书》里,明确设定2025年10月底全面完成300多处历史遗留权属争议确权登记的硬目标,为全国跨域边界登记问题贡献湖南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邓姝 鲁博文 刘欣怡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