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Hello,新怀化!②丨30年老街焕新颜 怀化城北以“烟火气”诠释城市更新密码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姜龙 编辑:杨伶霞 2025-09-16 09:00:1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当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的序章在怀化启幕,这座湘西小城正以焕新蝶变的姿态,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办会惠民”的温度、“办会兴业”的活力、“办会兴城”的笔触,正勾勒出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图景。

9月15日起,红网怀化站推出“Hello,新怀化!”系列报道,通过多维视角,解码怀化如何以旅发大会为契机,在守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让“新怀化”的惊艳亮相成为城市永续发展的时代注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通讯员 姜龙 怀化报道

4.jpg

焕然一新的城北街道。

晨光熹微,位于怀化市鹤城区城北街道和平里小区的居民米芳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遛狗。

不同的是,她不再为脚下坑洼的路面担忧——这条沉寂了30年的老街,因旅发大会的契机正焕发新生。

道路变得平坦而宽敞,墙面美化得随处都可以成为打卡点,就连马路两边的护栏都被装饰一新,远看俨然挂着一个彩虹在路面上……“城北已经变得这么陌生了吗?”在福建工作的王先生,在网上刷到家乡变化的视频都不禁怀疑。

这份令游子不敢相认的惊艳蜕变,其背后,正是一段尘封三十载的“堵心”往事。

6.jpg

市民打卡城北网红墙。

老街新生:30年“堵心路”变“民心路”

铁北路曾是城北居民的“堵心路”。30年未修缮的路面布满深浅不一的裂纹,雨天积水成潭,晴日尘土飞扬。

20多个铁路单位、3所学校、老城区唯一农贸市场和20个居民小区共6万居民,每天在这条“民生路”上承受着颠簸与风险。电动车频爆轮胎、老人儿童摔伤的事情时有发生。

2025年上半年,怀化借力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召开的契机,将民生改善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铁北路虽非重点观摩路线,但“惠民”的办会宗旨让它成为改造攻坚的突破口。

90.jpg

城北街道马路修缮前后对比图(下为修缮后的马路)。

“工程团队采取‘错峰施工+夜间抢修’模式,从施工到最后通行,仅花了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5.5公里的道路改造。”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易钰棋回忆道,因为修缮这条路是沿途百姓多年的“求而未得”,所以此次修路大家都特别高兴且配合。“后面改造墙面的时候,很多群众都主动加入,包括从前期设计到后面拿起工具进行喷绘,老百姓积极性特别高。”

对于修路后的变化,在城北居住了30多年的廖道秋感触颇深。“以前,我每天骑摩托车去买菜,因为路面太烂了,不仅费时间,还经常把菜都颠掉地上,吃都吃不了。”谈起以前的城北路面,他直摇头。“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的精气神也好了,也欢迎各位朋友都来我们城北游玩打卡、吃美食。”谈话间,廖道秋指着小区门口的柏油马路开心说道,眼神里满是自豪感。

1.jpg

位于城北街道的农贸市场墙体焕然一新。

位于城北的四良湘菜馆负责人钟秀菊,对于修路一事也极为开心。“最近店里来了很多新面孔,有些来这边爬中坡山,顺便来店里吃个饭,现在每天基本上都是满座。”据她初步统计,近期店铺营业额相比之前足足提升了20%多。

如今,走在城北街道上,时不时可以看见路人驻足拍照打卡的场景,就连开车经过的市民也会停下来,拿起手机记录这里的变化。

烟火城北: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创”

道路修缮完成后,如何塑造街道文化成为城北改造的第二道命题。

12.JPG

如今,位于城北街道的居民小区外墙也“开满”了鲜花。

“因为城北是怀化较老的街道,烟火气浓厚。而且‘烟火’两字本身就和老百姓更贴近,于是我们最终决定用‘福地怀化·烟火城北’作为街道的宣传主题。”易钰棋介绍,这样既能保留市井生活特质,又可以凸显地域文化标识。

道路修缮完成后,居民信心显著增强,于是在墙面的美化工程中,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街道则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赞助、居民参与”的协作模式,重点推进墙面美化工程:临街门面产权企业承担部分资金,怀化学院美术学院团队负责涵洞创作,市美术家协会提供专业指导,小区门前墙绘则由居民协同制作,形成多方参与的共建机制。

“随着烟火城北在网络走红,我们在墙绘设计中也持续关注网友建议。”鹤城区教育文化产业园的樊奇是此次墙面美化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呈现效果的墙绘既展现了怀化特色文化,也融入了周杰伦等流行文化元素。同时,在农贸市场则为菜商绘制兴旺图腾的文字,学生通道设置减压墙绘,古诗文则转化为艺术装置,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这种共创模式同样也有效激发了社区内生动力。经营城北商铺数十年的郭志军,因受环境焕新启发,目前已租下店铺旁边的闲置幼儿园,计划将其改造成集便民服务、观景平台于一体的“城北门户驿站”。

000.jpg

福地怀化 懂你如家“烟火城北 街角开唱”音乐汇现场。

为延续这份烟火气,城北街道于2025年8月30日至9月18日,开展“福地怀化·烟火城北”系列活动。通过集市、街头音乐会、街厨大赛等载体,将自然生态、文化底蕴与夜经济深度融合,使“全民共创”理念从空间营造延伸至文化实践,持续深化社区认同感。

“未来,我们计划打造‘三感社区’——让居民获得幸福感、归属感、参与感。”易钰棋说,“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老街记住乡愁,让新貌承载期待。当我们把‘烟火气’变成‘文化IP’,把‘老街坊’变成‘新创客’,这座城市才能真正实现永续发展。”

基层治理:从“管理”到“共治”的破局

谈及城北的变化,易钰棋提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基层治理制度——居民夜话。

“老城区的治理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人心。”易钰棋说,面对94个小区中70个无物管的现状,街道选择上门服务,将会议室搬到居民院落,让民生跟着民“声”走。

“我们要做好基层治理,就必须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把社区变成‘服务型社区’。”易钰棋详细说明了“居民夜话”机制的实践路径:通过每周入户走访,既收集到房屋老化、天然气入户等具体诉求,也建立起“服务型社区”的治理纽带。针对居民反映的房屋老化问题,街道用两个月便完成1471栋房屋的全面普查;针对天然气入户需求,目前已列入下一阶段重点推进事项。

微信图片_20250915160850_176_74.jpg

居民主动参与到街区美化中。

夜话机制实施半年来,街道累计收集需求问题389个,已解决349个,剩余40个正在处理或协调中。这些数据背后,是治理模式的深层变革——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

当然,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硬件改善上,更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随着居民“主人翁”意识觉醒,城北无物管小区陆续成立业委会、临时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让自治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引擎。

当道路成为风景线,出行成为体验,城市更新才能真正激活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从“堵心路”到“民心路”,铁北路的30年蝶变,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场基层治理的破局。在居民夜话机制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民生需求与旅游经济相互成就时,这条老街的故事,正为新时代的“城市更新”写下生动注脚。

Hello,新怀化!①丨《福地长歌》点亮五溪夜色 光影水幕间解码五重“福”境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姜龙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3/59/152829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