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下衡商·创业纪|何朝晖:从1到110,一个破产小厂如何问鼎全球

来源:红网 作者:王 敏 李璐 蔡中湘 全鑫 周健 编辑:谭如茵 2025-09-04 08:41:40
时刻新闻
—分享—

创业纪.jpg

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江湖的致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1.jpg

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朝晖。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李璐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实习生 周健 衡阳报道

在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朝晖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泛黄的化工工具书,里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层层叠叠,钢笔字迹与铅笔标注在岁月里晕染交融,覆盖了一轮又一轮钻研的痕迹。

离他办公室不到1000米的智能生产车间里,机械臂随着流水线节奏精准挥舞,自动化码包机将产品整齐码放成垛,机械运转的低鸣中,科技的活力正与书页里的时光对话。

“化工的根在基础理论,这是永远不变的。”何朝晖的这句话,道破了他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时代在变,他既守着深耕半世纪的初心,又始终望向行业前沿的远方。

从年产1万吨到110万吨,从单一产品硫酸铝到30多个铝铁盐系列产品,从国营小厂的化验员到全球铝铁盐行业领军者…… 这位企业家用一生书写了一段工业传奇,他的创业之路,如同车间里持续运转的反应釜,在时代的淬炼中熔铸出 “勤奋、机遇、专一、传承”的精神内核。

青年时的何朝晖。

何朝晖的书架上摆放着全家福。

一次改制:在时代浪潮中敢闯敢拼

1981年,刚从学校走出的农村小伙何朝晖背着行囊走进建衡化工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化工工人。从那时起,他就不管白天黑夜在车间里 “泡”着。

反应釜的压力温度控制、原料配比的细微差别,这些书本上的数字,到了车间里都是活生生的经验。“就这么‘泡’了大半年,工人师傅认可了我,领导也注意到这个肯钻研的年轻人。”何朝晖回忆时,眼中仍闪着当年的热忱。

十年间,工作证换了一次又一次:从化验室主任到车间主任,从技术科到生产科,再到副厂长,每一步晋升都浸透着实打实的汗水。车间的蒸汽味、设备的运转声、化验单上的数字,早已像毛细血管般融进他的生命。

转折出现在2000年。彼时的建衡化工厂正经历寒冬:国营机制僵化让市场被民营企业蚕食,职工工资拖欠,企业资不抵债。厂区公告栏上 “租赁经营招标”的红榜孤零零贴了许久,没人敢接这个烂摊子。

“我来试试!”在同事们的鼓励下,何朝晖揭了榜,“这是我这辈子第一个关键抉择。”租赁三年里,他砍冗杂、推计件、跑销路,工厂在他手中慢慢有了起色。

第二个关键抉择接踵而至。2003年,湖南国企改制的春风吹至衡阳,买断工厂需1800多万元。“我带着团队跑遍各地找投资人,磨破了嘴皮讲前景。”最终,何朝晖成为唯一真金白银交钱的竞标者,改制重组濒临困境的老厂,创立衡阳市建衡实业有限公司。

改制让企业获得强大活力,在工业化升级、规模化扩张与智能化改造的三重驱动下,工厂产能从最初的1万吨稳步攀升,如今已突破110万吨。2024年实际产量达90万吨,2025年更有望历史性突破100万吨,建也由此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铝铁盐生产企业。

“当年揭榜时哪敢想有今天?”何朝晖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感慨,“但机会来了就得敢拼,人这潜能,都是逼出来的。”

建衡从单一产品硫酸铝到如今30多个铝铁盐系列产品。

智能生产车间里,机械臂随着流水线节奏精准挥舞。

一种坚守:深耕行业又不断破局

2008年,建衡实业响应政府“退城入园”号召整体搬迁至松木工业园,原老厂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待开发,此时正赶上房地产风口,不少人劝何朝晖“跨界捞金”。 但他始终扎根在熟悉的生产车间:“房地产我不懂,铝铁盐才是我的根。”

当同行追逐多元化扩张时,他带领建团队反其道而行,将全部精力投入铝铁盐的研发与生产。从实验室的配方调试到车间的工艺优化,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这份看似 “固执”的专注,渐渐结出硕果——

建衡不仅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拿下省长质量奖,更牵头制订9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手握35项发明专利和50多篇技术论文。

近年来,市场收缩、低价竞争的“内卷”困局席卷行业,不少企业应声倒下。在行业大会的发言席上,何朝晖展现出领军者的魄力:他疾呼 “联合起来反内卷”,更带着团队跑遍全国市场,推动分区域销售、制定行业规范,引导全行业向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迈进。

这份破局底气,源自建衡从未熄灭的创新引擎:实验室里专业人才彻夜攻关,与高校共建的创新平台灯火通明,产学研融合的堡垒持续推动铝铁盐工艺的“绿色化、自动化、规模化”革命,即将投用的自动装车系统,正准备再次刷新行业效率纪录……

从1958年建厂至今,建衡已走过67年历程。

建衡实业多年来取得的荣誉。

一份愿景:从“全球最大生产”到“百年传承”

成为 “全球最优秀的水处理剂服务商”,是建衡实业清晰的发展坐标。何朝晖常将这一愿景解读为:针对不同水质开“特色药方”,用精准服务满足客户的每一个需求。

从1958年建厂至今,建衡已走过67年历程,如何让企业稳健迈向百年?“光靠我一个人不行,得有能扛事儿的接班人,有代代相传的队伍。”这是何朝晖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层考量,也倾注了他最多的心血。

站在企业新老交替的关键路口,他对儿子何青峰的培养与嘱托藏着传承的深意。作为选定的接班人,何青峰大学毕业后先在广东、山东历练两年积累经验,进入建衡的15年间,从跟着老师傅学看仪表的车间技术员,到盯着生产线优化流程的车间主任,再到跑遍市场听需求的销售总经理,每个岗位都扎得扎实深厚。

“疫情和行业内卷最吃紧的时候,企业还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青峰功不可没。”何朝晖谈及儿子时难掩欣慰,“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当年自己钻研技术的韧劲。”

他欣赏儿子敢闯敢拼的劲头,更常在交流中语重心长地提醒:“放慢脚步,勤奋不光是埋头干,还要抬头看行业趋势,眼光要装下全行业的未来。”

夕阳为厂区镀上暖金,机器的轰鸣声里,何朝晖望着运转的生产线,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就想看着建衡安安稳稳再走几十年、上百年,让‘建衡制造’在全球站稳脚跟,让跟着我的这帮老兄弟、还有下一代建衡人,都能因为这份事业而骄傲。”

从改制时1万吨产能的背水一战,到如今多省布局、剑指全球;从单一制造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构建“药剂 + 检测 + 解决方案”的服务生态,何朝晖以近半个世纪的专注,书写了一家民族企业的韧性生长史。这位水处理领域的旗手,正引领着建衡实业的清流,奔向更广阔的蓝海,在湖湘大地书写出中国制造业的奋进篇章。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 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王 敏 李璐 蔡中湘 全鑫 周健

编辑:谭如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3/96/152554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