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蒋楠 陈奥男 摄影 朱丽萍 长沙报道
“我们的村的集体经济从薄弱到‘强大’,上个月我们村合作社的第二批猪苗已进厂,今年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以破百万。”1月14日下午,在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衡阳代表团全体会议会场外,记者见到了湖南省人大代表,常宁市西岭镇西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孔勇,落定坐下后,他欣喜地给记者分享起了最近村里的好消息。
李孔勇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冲村人,他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2020年10月,李孔勇从老支书手上接过了西冲村“领头人”的接力棒,如今他已经担任西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4年多了。
湖南省人大代表,常宁市西岭镇西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孔勇。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李孔勇在履职过程中,最关心的事情还是乡村振兴。西冲村曾经是个经济薄弱村。由于土壤贫瘠,以沙土为主,三分之二的村民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 而留在村里的少部分村民,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为生,收入微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李孔勇看来,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西冲村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摆脱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这个位于衡阳南部的村庄迎来了一个机遇。
2022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一普惠性乡村金融信贷产品“乡村振兴共享贷”,这一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需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要不要拼一把?要不要贷款开辟新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李孔勇和村干部们的心头。“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一闭上眼睛,脑海里都是开辟新产业的事。”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观摩,2023年6月,李孔勇和村干部们下定决心拼一把。
当年,村支两委、党员代表们一致同意向银行贷款。于是,说干就干,李孔勇回忆,“2023年,我们向银行贷了400万元,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风险较低,回报较高的产业——生猪养殖产业来进行转型。”
去年5月,一家7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厂在村里建成,养殖厂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公司提供猪苗、技术、饲料、销售,西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场地、人工、水电以及管理等。
半年后,第一批生猪出栏。李孔勇说,“因为饲养员十分认真负责,再加上现代化的养殖方式,第一批出栏的生猪2000余头,结算清单已远超常宁市其它同等数量生猪养殖厂,毛利润达七十余万元”。
西冲村生猪养殖厂出栏的生猪。
发展一个新产业,在起步阶段,能取得这样好的经营收入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李孔勇和村干部们付出了许多努力。
李孔勇坦言,当时生猪养殖厂选址时,考虑了很多因素。既不能离自然湾场太近,又要考虑环保因素和村民的感受。“综合这些因素,最后我们把养殖厂位置定在了村里的坦家岭组。当时大部分群众还是很支持村里发展新产业的,但有少部分村民的思想一时转变不过来。于是,建厂前的那段时间,我和村干部们就挨家挨户的走访,给这些村民说发展新产业的长远效应,解除他们心里的顾虑。通过真诚地面对面沟通,这些村民的思想疙瘩一个个解开了。”
去年,随着基层减负的推进,西冲村的村干部们也由全员坐班制改成了值班制。李孔勇说,现在不坐班时,他就会去走访,走进村民当中,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他是每周一值班。每个周一的上午,当村部的门一打开,人流就没有停过。“村民们会来询问我低保相关政策,也会跟我反映哪个组的灯坏了……在我看来,他们愿意跟我说这些身边事、急难愁盼的事,就是信任我,因此,我要更好地为村民们发声。”
前不久,西冲村又开辟了一个新产业——中药材种植。李孔勇欣喜地说,村部旁边那块荒废了近30年的土地又盘活了,村里用了2~3个月进行翻耕。“我们下大力气来清理这块地,就是为了把荒地变宝地。这几年,下真功夫来发展产业,也是希望更多青年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后,能够返乡、建设家乡。”
如今,西冲村所在的西岭镇,已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整合17个村(社区)集资成立了湖南亿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蛋鸡养殖项目,目前已部分投产,预计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500万元,而西冲村正是这些荣誉、成绩取得背后,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谈及新一年的期待,李孔勇说出了一句朴实的话语,希望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好,干群关系融洽,村民脸上有笑容。
窗外的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原本约好的15分钟采访,不知不觉延长到了一个多小时。
采访现场,李孔勇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这一个多小时里,坐在李孔勇的对面,记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回忆起带领村民们开辟新产业,一步步走来的经历时,内心情感的流动,那种情感是真挚而热烈的。也许,这就是“人民代表为人民”这七个字的深意。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蒋楠 陈奥男 朱丽萍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