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欧阳林 胡峥 摄影记者 秦楼 长沙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拥有一支熟练掌握新技术、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涌现了全国技术能手邹彬、“电焊花木兰”易冉、“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但目前能够满足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仍较为缺乏。”湖南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总工会一级调研员彭公穆一直深耕工会领域,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十分关注。
如何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
彭公穆认为,要完善制度机制,在“育才”上下功夫。教育部门引导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劳动课程,支持大专院校针对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学科设置,增设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学科,根据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趋势,设置智能化工、智能制造等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职业技能培养机制,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支持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推动劳模工匠到职业学校兼职授课或担任实训导师。加大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筹力度,依托互联网为劳动者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让劳动者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要发挥产业优势,在'引才'上强作为。”彭公穆认为,组织、人社等部门要根据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缺人才情况,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唯学历引进人才,同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拿出更多真金白银的措施鼓励外出人员返湘创业就业。优化人才引进方式,探索“线下专场招聘+线上直播带岗”等新模式,组织市州、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组团式”引进人才。突出人才引进重点,既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引进工匠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人才雁阵格局,力争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更多集聚到湖南来,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同时,彭公穆认为,要激发干事活力,在“用才”上出实招。人社、工会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五小”技术创新和技能交流、绝技展演等活动的力度,围绕“人工智能+”“智赋万企”等行动开展专项技能竞赛,激励劳动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拼搏奋进。发挥湖南工匠学院和各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传帮带”,助力劳动者向“新”而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升高技能人才和一线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使新型劳动者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加大对新型劳动者的表彰激励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将劳模工匠评选表彰纳入年度评比项目,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工作。
“还要加强服务保障,在‘管才’上见实效。”彭公穆说,各级党委把新型劳动者作为重要资源纳入党的人才工作范围,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人才管理机制。组织、人社部门优化新型劳动者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鼓励和引导新型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流动,促进人才资源高效配置。财政、教育、卫健等部门研究为新型劳动者在安家补助、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宣传部门加大对新型劳动者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崇尚人才、崇尚知识、崇尚创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厚植新型劳动者干事创业的沃土。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欧阳林 胡峥 秦楼
编辑:钟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