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档案馆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馆藏民国长沙工商档案汇编(1931—1949)》(上下卷)2024年11月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长沙市商会全宗档案为主要筛选对象,内容包括1931—1949年形成的关于长沙工商发展概况、工商管理相关文件、工商登记相关文件、长沙市商会相关文件、长沙市各同业工会相关文件、各同业工会停业相关文件等众多珍贵档案史料,从多个角度呈现了长沙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长沙作为湖湘第一大城,素为湖南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长沙的工商业发展较为缓慢。清朝末年,随着维新变法、长沙开埠及辛亥革命的推动,长沙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壮大。新经济形式的出现,催生了新的社会组织的诞生。1906年,湖南商务总会在长沙成立。到20世纪40年代,商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大完善。湖南省及各市、县纷纷设立商会,各行各业都设有属于自己的同业工会。据《馆藏民国长沙工商档案汇编(1931—1949)》的记载,1942—1945年登记的同业工会有90多个,如图书教育用品商业、酒作工业、百货商业、仓库商业、针织工业、棉纺织工业等,各行业同业工会依据《商业同业工会法》及其施行细则订有严格的章程、公约。1946年登记《长沙市工厂状况表》显示,工厂总数为115家,主要有电灯厂31家、砖瓦厂22家、染织厂15家、机械厂15家、碾米厂12家、肥皂厂10家等。1947年登记的《长沙市工商业概况报告表》显示,共有90多个行业,户数较多的行业有旅馆业412户、土果杂货行商业400户、布商业300户、土布工业290户、茶食商业296户、煤炭商业262户、宴席业159户、百货业153户等。因为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长沙近代工商业作为一种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长沙市商会作为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团体,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长沙近代工业在艰难的跋涉中荆棘丛生,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长沙作为湖南省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和消费城市,商业的发展更快。翻阅书中一份份的老档案,太平街、坡子街、黄兴路、走马楼、西牌楼、药王街、南阳街、南门口、大西门等地名不时出现,可见它们在当时就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市。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长沙老字号跃然纸上,如宴席商业的怡园酒家、玉楼东、南国酒家、宴琼园等,茶食商业的洞庭春、德园、徐松泉、大华斋、清泉阁等,国药商业的九芝堂、养天和、四怡堂、中华国药局等,戏剧商业的银宫影院、银星影院等,有些老字号至今仍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老档案中,我们可以深入探寻到民国时期长沙近代工商业的真实面貌。
一部档案文献就是一部历史。长沙市档案馆挖掘馆藏资源,用馆藏珍贵的历史档案,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留存下时代记忆,充分发挥了档案在传承历史文明、服务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唐艳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