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写湖南丨一次乾坤大挪移,沉睡的文物“活”了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廖轩仪 2025-01-07 11:08:27
时刻新闻
—分享—

3c4d683fc0da48aea17a0326d031861f.jpg

微信图片_20241206174716_副本_副本.jpg

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1月6日,“重生”的唐代文人元结,刚好满月。

一个月前的2024年12月6日,1000多年前便已作古的元结,通过数字人的形式“复活”了,在当天开馆的全球首个专注于摩崖石刻的专题数字体验馆——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当起了“AI馆长”,馆旁咫尺之遥,是他曾经题刻《大唐中兴颂》的祁阳浯溪碑林。

再现人间的“元结”,比起他当年在大唐为官,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搭载有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库及AI智慧大脑的他,每天和游客打交道,回答有关摩崖石刻的提问。还担任祁阳文旅数字推广大使,对外推荐当地美食和旅游目的地。

“元馆长”虽然贵为馆长,但并非甩手掌柜,开馆后在博物馆亲自迎宾,和游客互动。在“文化+科技”的塑造下,“元馆长”打破了世人眼中古代文人遥不可及的形象,充满了亲和力,会耐心细致回答每位游客的问题。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博物馆,值得让一名馆长亲自迎宾?如果你参观过这个博物馆,一定会觉得这个馆还真需要一名高配版的迎宾员。

微信图片_20250107115831.jpg

数字人元结。

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通过AI大模型、互动屏幕、全息投影等技术,将浯溪碑林这种不可移动的文物来了一次“乾坤大挪移”,整体从室外搬到了室内,更搬进了五彩斑斓的数字世界,曾经那些被风霜雪雨侵蚀得模糊不清、陷入“沉睡”的石碑也跟着“活”起来了。

换句话说,古人曾经能在石碑上看到的碑文,今人在博物馆里也能看到;古人通过文字表达的意境,前人只能靠想象,今人可通过博物馆的黑科技、声光电进行沉浸式体验。

比如,在博物馆的浯溪八景体验区有一个交互屏,用来采集游客的形象,经由AI技术的辅助,游客仅需6秒便可化身数字人穿越入画,在风光旖旎的浯溪八景中,与历史名人隔空合影,照片和视频可保存到小程序中,实现扫码分享。

20241206-185206_副本.jpg

通过交互屏穿越入画,与历史名人隔空合影。

负责博物馆展陈实施的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游客参观完博物馆,拍不了9张图,在朋友圈凑不齐一个九宫格,那么这个博物馆就是失败的。

这个不甘平庸的博物馆,有着非同一般的野心:不仅要好看好玩,还要能长见识。普通人在这里能找到游玩的乐趣,石刻书法爱好者在此能见识到古人的水平和境界。

这样的博物馆像极了现实中的浯溪碑林。当初首登碑林的《大唐中兴颂》,因文绝、字绝、石绝,而世称“摩崖三绝”。正因为这种堪称“王炸”的表现,才不断吸引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打卡”,开启“神仙打架”的“跟帖”名场面,从而造就延绵千载的诗文“朋友圈”、文化强“磁场”。

20241206-185124.jpg

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馆内一景。

岁月翩跹,时光倥偬。

在历史长河中,浯溪碑林不仅是文人墨客施展才华的地方,更是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承之所。现在,碑林犹立江边,湘江涛声依旧,属于浯溪碑林的新时代已经启航。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5/99/146082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