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年味非遗丨繁华古街 非遗走俏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陈杏 编辑:黄河 2025-02-19 23:40:3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218213057_副本.jpg

岳阳楼景区汴河街充满着明清古韵和烟火气。

红网时刻新闻2月19日讯(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陈杏) 熙熙攘攘的岳阳市岳阳楼景区汴河街,充满着明清古韵和烟火气,街上特产店铺林立,十分打眼的非遗成了这条繁华街道的“明星”。

2月18日,记者来到这条街走访时发现,由非遗技艺制作的十三村酱菜、长乐甜酒、君山银针茶、临湘青砖茶、平江酱干等特产,广受消费者青睐。

“千军易得,一‘酱’难求。”汴河街十三村土特产总店门口贴的这幅红纸对联,配以“酱财”的横批,弥漫着大气、喜气、财气。这里西临洞庭湖,往北步行15分钟就可到达岳阳楼。

走进店内,酱香味扑面而来。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十三村酱菜整齐摆放,香菇酱、牛肉酱、辣椒酱等各类酱菜应有尽有,让人食指大动。

微信图片_20250218213027.jpg

十三村土特产总店顾客盈门。

“此前吃过一次十三村酱菜,念念不忘,没想到来汴河街玩能碰到这个店,说什么也要带些回去。”记者在店里碰到一名正在扫货的游客,手上提着店里供应的礼品袋,上面印有“岳阳”以及《岳阳楼记》。

十三村土特产总店负责人、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借着岳阳将举办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东风,店里的销量是去年的3倍,平均每天要卖15000瓶各种酱菜。

记者获悉,早在2009年就成为省级非遗的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是门老手艺,从三国时代发展而来,已经长达1800多年。“十三村”选用优质蔬菜用土坛封好,藏入酱窖中进行自然发酵,历时至少7个月,再加18种鲜香料慢火熬制,最终熬出酱香浓郁的美味。

rBABC2YciamACyZfAAAAAAAAAAA213.4032x3024_副本.jpg

酱窖中的酱坛。谭可涵 摄

近年来,“十三村”进行守正创新,在保留酱菜传统风味的同时,加入更多物料元素,让不同的食材和酱搭配,降盐提鲜,产品种类也从最初的3种腌制菜品扩充至20余款。2024年,“十三村”入选中华老字号。

李国武说,今年结合湖南旅发大会,我们推出了鲜香辣兼备的鲜卤酱板鱼新品,还将把石磨、石碾、酱坛等制酱工具搬到店里展示,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将“十三村”打造成网红品牌。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陈杏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6/53/147160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