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什么是自然?湖南的自然里有什么?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推出《“何”以自然》栏目,聚焦湖南自然资源系统大事、新事、美事,带你更全面地了解自然。
村民谢迪刚家门前拉起了警戒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周昌琪 党美锦 慈利报道
张家界市慈利县广福桥镇三王村,一条绷直的警戒线,让村民谢迪刚家成为“禁区”。
警戒线上,两张红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纸上面“禁止入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偶尔,会有村民在警戒线外驻足议论:他家房子砸了一个好大的洞,砸下来的石头好像有十吨重,还好没有人受伤……
事情发生在春节前夕。
连续降雨,暗藏着地灾的危险。1月25日,一块巨石,砸穿了谢迪刚家后屋。
晚上7点转移完成,晚上9点巨石滑落。成功避险的背后,靠的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避险点所在地。
砸穿的后屋。
雨中的转移
雨,绵绵地落在三王村的土地上。
在这场雨中,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谢迪海。
那是在1月22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他正严格按照村里的部署,对辖区内的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细致入微的排查。
三王村2、3组的23户96人,在地质灾害中风险区,是谢迪海排查的重点。只要是下雨天,他一定会巡查多次,随时掌握动态。
下午2点,在排查谢迪刚家及自家屋后的山体时,他发现山体出现了开裂错动变形,局部还发生了小崩塌。
十多年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经历,让他瞬间意识到情况不妙。他当即将险情上报给了村书记邱令荣和镇自然资源部门。
镇里接报后,迅速行动,组织工作人员多次走访9户潜在受灾村民,耐心沟通,提醒他们做好转移准备,并加强自我防护。
1月25日,广福桥镇开始降中雨,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
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老把式”,广福桥镇自然资源所所长李举志判断,连续降雨可能导致岩体疏松,崩塌风险增大,直接威胁周边3户13人的安全,于是立即上报。
接到报告后,镇政府立即通知组织群众转移。1月25日19时10分,3户13人全部被转移到亲戚家暂住。
三小时后,一声巨响打破了夜的宁静,巨石砸穿谢迪刚家后屋。但由于前期及时巡查排查,提前转移群众,没有人员伤亡。
如今,转移安置人员暂住在村里自办的民宿里,住宿环境有保障,吃饭也可以在村部的食堂。
“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转移安置人员谢迪刚说,幸好通知我们提前转移了,一家人才能平平安安聚在一起过年。
三王村风险区平面示意图。
精准的守护
谢迪海巡查的重点,是慈利县自然资源局划定的范围。
这次的成功避险,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慈利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培忠用了精准。
如何理解?孙培忠又细说了六个精准——责任精准、识别精准、目标精准、监测预警精准、防御响应精准、管控精准。
为了实现精准防控,慈利县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新模式与新体系。
汛前,为解决好“隐患风险在哪里”的问题,慈利县地勘股股长胡松华向记者介绍,慈利县自然资源局结合1:1万高精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点面双控(隐患点+风险区)试点成果,创新性制作了26个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御一张图。
这张图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高风险斜坡单元以及存在中高风险切坡建房的区域均得到了明确标注。胡松华说,每个隐患点在哪里?镇政府、所里、村里都心中有数。
慈利县自然资源局和县气象局联合建立了“精准预警、精准转移、精准反馈”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全县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情况,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临预警产品。
同时,各乡镇实行地质灾害防治“片长制”,成立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随时备战。把地质灾害防治巡查预警做到了“最后0.5米”。
建房切坡,是导致近年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慈利县是山地丘陵地区,也需要抓住这一关键点。
县自然资源局结合1:1万调查评价和“33850”精准排查与风险管控方法,对切坡建房风险等级进行专业判识,明确了中风险以上切坡建房户管控措施。
“以前地质灾害更侧重于‘人防’。”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勘查科负责人、市测绘院副院长黎虎介绍,在信息的上下传递过程中存在不对称、不通畅以及延时的问题,而地质灾害存在突发性,这就会导致防御响应不及时。
现在,在1:1万地灾调查和评价项目基础上,慈利县创新建设地质灾害智慧化平台,将风险区和隐患点信息、日常“三查”工作,上传至网络端,可以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化,动态更新化……
黎虎说,这样的风险管控方式,不仅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更是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多级部门的联合协作方式。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
挪床的经验
这次砸破的后屋,再次印证了湖南广泛推广的“挪床行动”的科学性。
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村民说起这朗朗上口的经验语录——睡楼上不睡楼下、睡前屋不睡后屋。
这个月,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上,“挪床行动”也再次被提及。
这场视频调度会,回顾总结了2024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就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谋划部署。
这次会议,也旨在把优秀的地灾经验分享出去。
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共派出各类防灾工作组3.3万批10.3万人次,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10.6万点次,处置隐患点2473处。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定桥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上,李定桥敲响警钟,“虽然尚未进入汛期,但省内部分地区雨日较多,土壤含水量增加,局地地表应力改变,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大,我们不能麻痹大意。”
王木村,谢迪海坚守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慈利县,胡松华打开手机,没事就会查看最新的工作动态,做好汇总。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总值班室、省地灾防治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各方讯息,及时发送地灾预警信息……
从上到下,严阵以待。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周昌琪 党美锦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