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君见丨诗词里的冬令美味(三):羊肉,一口鲜!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杨婕艺 管一桦 王长吉 严若鹏 杨劲 编辑:张云帆 2025-02-24 14:19:26
时刻新闻
—分享—

【往期回顾】

君见丨诗词里的冬令美味(一):火锅,一场味觉狂欢

君见丨诗词里的冬令美味(二):腊肉,真烟火气

“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这是宋代诗人张耒在《冬日放言二十一首》中赞美羊肉的诗句。

1097年的冬日,张耒被贬到了黄州,彼时的他从功名里短暂解脱出来,享受着与妻儿难得的团聚时光。冬日的羊肉白如膏脂,美味可口,别样的幸福洋溢心中。

羊排_副本.jpg

鲜羊排。

中国人爱吃羊肉,主要因为它有丰富的营养。《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

在寒冷的冬天,味美,性温,御寒抗病,羊肉以其独有的属性,成为了冬日餐桌上的滋补佳品。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民就驯化了羊。《诗经·七月》中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可见,羊肉在那时就已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到了宋代,算是进入羊肉的狂欢时代。宫廷内、街市上都有羊肉的身影。

诗人晁公溯在《饮兵厨羔羊酒》中这样说:“沙晴草软羔羊肥,玉肪与酒还相宜。”

在晴朗的天空下,草地柔软,羊羔肥美,其脂肪如同美玉,与美酒相得益彰。

封面图_副本.jpg

《君见》主理人李婧君。

“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这是陆游在艰辛旅途中,对羊肉的赞美。

而说到为羊肉吃法赋予灵魂的人物,当属“超级吃货”——苏东坡。

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惠州,那里地处偏远,百姓并不富足。据说,惠州的集市一天只宰一只羊。苏轼为了不与百姓抢羊肉吃,便要求屠夫将没人要的羊脊骨留给他,发明了一道烧烤大餐——烤羊蝎子。

他在书信中将做法告知弟弟苏辙:“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苏轼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吃得津津有味,自称就像吃海鲜螃蟹的味道,这应该是当时苏轼心中的人间至味了吧。

与子由弟书_副本.png

苏轼《与子由弟书》摘选。

在千余年饮食文化中,羊肉的做法也衍变出纷繁的花样:西北的手抓羊肉,南方的清炖羊肉,老北京铜锅涮肉和山东葱爆羊肉,做法千百种,总有一款是你的最爱。

试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天,在热气腾腾的烟雾中吃上一口美味的羊肉,全身瞬间温暖起来,你是否会跟婧君一样感慨: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纯粹。

【延伸阅读】

君见红网原创人文类短视频栏目

来源:红网

作者:李婧君 杨婕艺 管一桦 王长吉 严若鹏 杨劲

编辑:张云帆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6/68/147252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