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谢资清和全国人大代表肖北庚,将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感受和“热气腾腾”的会议精神带进校园。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摄影 陈杰 长沙报道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两会归来后的感受,全国政协委员谢资清和全国人大代表肖北庚不约而同选择了“责任”二字。
“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说,回到长沙后,一连多日,他们的行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参加学习、畅谈心得、集中宣讲……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中。
近日,在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园内,一场关于“两会精神”的宣讲正在展开,300多位教师和学生代表积极参与,而谢资清和肖北庚,则用心把自己参加全国两会的感受和“热气腾腾”的会议精神带进校园。
落实: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刻体会。”谢资清说,现在正是春天,正好是鲜花“变脸”的时候,“所以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既是大花园中的园丁,也是绚烂的花朵。”
谢资清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春天来了,我们要传递好两会声音,也要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让教育为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谢资清说,“如何发挥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是我们教育界别委员立马要做的事情。”
谢资清介绍,下一步,学校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但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攻坚克难、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拥抱时代发展需要。
“教育改革在我们教育人眼中是非常重要的。”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郭水霞介绍,“湖南师范大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
观察:从“两会热词”看时代脉动
如果说去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是新质生产力,那么谢资清认为,今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则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这两者的融合则恰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谢资清认为,在科技创新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要出科技成果,也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谢资清向现场的师生们介绍到。
除此之外,“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聚焦未来赛道的热词也在线上线下引发强烈反响。
肖北庚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所产生的变化,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北庚也在全国两会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我自身的职业来看,这也给我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人才培养,肖北庚坦言,对于法学课程而言也需要及时更新,包括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法律挑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肖北庚建议,可以开设融AI与法律逻辑于一体的思维课程,培养学生逻辑自洽运用AI的能力;强化实践能力教学,利用AI法律判例分析系统,培养学生从海量案例中找到法律适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能力;在考试考核上,将传统重知识点考查改为法律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
湖南师范大学师生们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听了谢校长和肖教授的宣讲,我对今年的全国两会精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硕士研究生毛辰亦说,作为新时代青年,自己也将积极贯彻两会精神,努力提升技能,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乘着春风再出发,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步履不停,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陈杰
编辑:廖轩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