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时刻,V播在手!大家好,欢迎来到时刻V播,每天几分钟,几个话题,让你记得住、带得走、用得上。
【本期内容摘要】
【V讯】
【1】
4月15日晚,“中南好书之夜”暨第二届中南好书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活动现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向中国国家版本馆捐赠中南好书签名本,启动中南传媒优秀作者联盟,发布中南传媒“星创出版人”出版项目主理人招募令。这一系列出版创新举措,展现了湖南出版在数字时代的变革决心和文化担当。
【2】
4月15日,从湖南省发改委获悉,《湖南省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湖南将对如厕洗浴设备改造等适老化商品按销售价格的30%给予补贴,每次最高不超过2000元,累计享受补贴不超过12000元。
【3】
4月14日,进口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4月15日,湖南“首针”在长沙开打。可通过“湖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及“知苗易约”“约苗”等线上平台、电话预约以及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进行接种预约。
【评论】
“打野”是时下对“挖野菜”的一种新称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四川成都掀起一股“打野”热潮。但不文明的“打野”行为也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满。比如,鲜嫩的鱼腥草,由于暴力采摘被成片地连根拔起;刚冒头的春笋被“掘地三尺”挖了出来。甚至有游客将农户种植的名贵中药材,也当作野菜挖走了,给村民带来了损失。
“打野”本身并无过错。但当“打野”演变成对他人财产和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时,就完全背离了这项活动的初衷。农民们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和药材,是他们的心血和生计所在,却被一些游客当作免费的“猎物”随意采挖、践踏。
为何会出现这种不文明的“打野”行为?红网评论作者许海龙认为,一方面,部分游客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对自然环境和他人权益的尊重,只图自己一时的快乐,不顾行为的后果;另一方面,相关的宣传引导和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同时,在一些热门“打野”区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导致不文明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
要改变这种局面,让“打野”回归文明、健康的轨道,首先,相关方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文明“打野”的知识和规范,让游客们提高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其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可在“打野”集中的区域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明确划分可采挖区域和禁止区域,同时加大巡逻力度,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阻。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合理的采摘制度,比如在一些地方开辟专门的“打野”场地,收取一定费用,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权益。
春日的美好,在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在于人们的文明行为。游客在享受自然乐趣的同时,多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多一份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不随意践踏农作物,不破坏生态环境,采摘野菜时也应适度,不进行“灭绝式”采挖。只有这样,“打野”才能真正成为一项有益身心、增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廖轩仪 杨婕艺 李静怡 龚晗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