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疝)外科主任唐水平正在给患者查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倩 阳正坤 通讯员 殷君发 衡阳报道
近日,湖南省卫健委印发《2025年湖南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衡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跻身全省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一。衡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分设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甲外科、肛肠外科、小儿(疝)外科5个亚专科。作为亚专科之一,小儿(疝)外科如何助力普通外科成为全国普外科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中心。近日,记者专访了衡阳市中心医院小儿(疝)外科主任唐水平,探讨小儿(疝)外科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技术革新:从“不能做”到“做得好”
“以前在技术方面,我们可能更多地局限于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治。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开展新生儿的手术,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仅能做,还能做得好!”唐水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自引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后,该院小儿(疝)外科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以衡阳市年龄最小的巨结肠手术为例,3个月大的患儿在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成功解决了病痛。这不仅是衡阳市小儿外科领域的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普通外科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示范。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并结合小儿外科的特点,不断优化手术流程,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效果。”唐水平介绍,除了巨结肠手术,小儿(疝)外科还成功开展了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极大地增强了家属和社会对医院的信任。
在技术革新的同时,小儿(疝)外科还注重管理模式的提升。通过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紧密合作,医院定期邀请专家来院开展手术指导、培训,并派遣医师到上海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术技术。这些举措为小儿(疝)外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融合:多学科协作,共克难关
“在小儿外科领域,我们面临的往往是复杂多变的疾病,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唐水平在谈到学科融合时如是说。
小儿疝是儿童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为了方便家长就医,小儿(疝)外科推出了日间手术,实现了24小时内的快速诊疗。同时,针对复杂的小儿食管裂孔疝等疾病,小儿(疝)外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团队紧密合作,通过远程指导或现场指导手术,共同攻克难关。
除了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合作外,小儿(疝)外科还与医院内的其他亚专科形成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在面对腹膜后巨大肿瘤等疑难危重病例时,小儿(疝)外科与血管外科等多个亚专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诊疗水平,还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疾病时更有信心。”唐水平表示。通过这种协作模式,小儿(疝)外科不仅解决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例,还为医院普通外科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联合产科、儿科、新生儿科一起,实现产前筛查到产后护理、治疗、手术一体化,让患者不要在医院各科室之间来回奔跑。”唐水平说道。
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打造全国普外疑难危重症诊疗高地
“科研是医院发展的引擎,人才是科研创新的基石。”唐水平在谈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时如是说。
他介绍,接下来,小儿(疝)外科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联合开展巨结肠科研。同时也会共同开展实验、数据的收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在人才培养方面,小儿(疝)外科注重青年医师的培养与成长。通过派遣青年医师到上海接受规范化的培训与治疗,让他们接触更高的学术平台与临床技术。同时,医院还鼓励青年医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临床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努力,将小儿(疝)外科打造成全国普外科疑难危重症诊疗高地。”唐水平表示,作为衡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的一员,自己深感责任重大。
在谈到未来展望时,唐水平说:“我们将继续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保持紧密合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学科融合与科研创新,提高医院整体实力与诊疗水平;最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阳正坤 殷君发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