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的螃蟹丨湖南设“法”促金融与科创联姻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罗倩 2025-04-12 14:03:2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融资,是创业江湖里的“硬核技能”,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玩家”闯关的重要“补给包”。

然而,很多“玩家”刚出新手村(种子期/初创期),虽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潜力,但起步阶段往往资源有限,常为“五斗米”发愁,被“钱”所困。

而在湖南,开展了立法探索,努力让科创“幼苗”不再为钱所困。

图片

▲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现场。(图源:湖南人大网)

近日,《湖南省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科技金融的地方性法规,《若干规定》致力从制度层面推动“伯乐”涌现,引导金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用“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若干规定》出台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条是企业最想要的”

在正式表决的前一天,《若干规定》中的一处重要条文,经历“危情一刻”。

3月26日下午,该法规草案三审后的改稿会上,有人提出,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鼓励科技创新类基金在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时不设置针对创始人团队的强制回购条款”,这一条需要斟酌。

不料,立法专班一致认为:“这一条是企业最想要的,不能动!”

所谓强制回购,就是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如果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实现盈利目标或IPO上市,创始人团队必须回购当初投资人的股份,确保投资人不亏钱。

图片

▲长沙滨江湖南金融中心。(图源:央视网)

强制回购条款,在国有创投机构和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协议中很常见,背后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挥棒”在起作用。

2024年11月8日,立法专班召集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时,不少企业对“强制回购”反映强烈,出现意见一边倒的情况。

现场,就有企业讲述了自身因为“强制回购”条款陷入了窘境的经历。

该企业是一家生物公司,手握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但由于此前受疫情、二级市场行情差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公司经营出了问题,如今正面临生死一线,如果前一轮投资时签订的“强制回购”再被触发,公司可能关门,创新成果可能付之东流。

有企业负责人当场发问:“既想分享股权投资带来的高溢价回报,又不想承担投资风险,还是风险投资吗?”

企业的发言,深深触动了在场的立法调研人员。

图片

▲立法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不把回购条款作为股权投资的前提条件,避免强制回购,不能让创始人因创业失败而倾家荡产等企业心声,获得了立法的回应,催生了相关法规条文的诞生。

“如今,有了地方法规的鼓励,强制回购条款在投资协议中不是必选项,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松绑。”参与法规起草的湖南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促进处二级调研员向兵说。

容错免责送来“定心丸”

假如,国有创投机构或政府投资基金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投了钱,投资协议中又没有强制回购条款,投资最终亏了怎么办?会不会被监管部门追责?

《若干规定》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专门作出规定——

“对科技创新类基金以及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类创业投资产生损失的,在尽职调查到位、决策程序合规、未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有关容错规定处理。”

图片

▲3月14日,湖南省金芙蓉基金科创生态联盟成立。

法规送来了“定心丸”。这意味着允许此类投资“交学费”,告别传统KPI考核模式,破解不愿投、不敢投的难题,营造既鼓励金融赋能、也宽容投资失败的制度环境,消除投资主体的后顾之忧。

采访中,向兵提醒观潮君注意看上述条文接下来的内容,“省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制定尽职免责的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各级监察机关、审计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照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开展监管”。

“这一条是我们当时极力提的。”向兵说,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和负面清单,明白告诉国有创投机构和政府投资基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

图片

▲湘江科创基地。(图源:掌上长沙)

“以前的最大问题是干部怕追责,怕承担责任,钱不投出去就不会有被追责的风险。容错免责条款,能让大家安心做事,诚心诚意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位参与法规草案审议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说。

此外,为了加速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若干规定》还要求,既建好企业档案库——“建立并动态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又算清能力值——‌“建立完善创新积分制体系”,为金融所投对象进行“立体画像”,为投资者“投什么企业,投多少”提供参考。

从“金融促进”到“促进金融支持”

观潮君注意到,法规草案在“一审”时还叫《湖南省金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到了“二审”,变成了《湖南省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

“这很有意思!”参与起草的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政策研究室负责人王伟华说,这等于在金融前面施加了一个撬动力,传递出立法要为担当者担当的信号。

比如,根据《若干规定》,考核不再只看眼前收益,容错机制让投资更有担当,让国有创投机构或政府投资基金敢当“天使投资人”,放心做耐心资本,在为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解渴”的同时,长期陪跑“潜力股”。

图片

▲4月11日,长沙市科技型企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路演暨“上市苗圃贷”发布活动在长沙举办。

从2024年9月30日启动立法,到2025年3月27日表决通过,《若干规定》历经半年、经过三次审议后出台,来之不易。

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委员说,这次立法确实很难,因为是在全国率先“吃螃蟹”,外省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从调研、起草到审议通过,全程参与的王伟华形象地总结说,这次立法有三个“七八”:

“七八条枪“——打破部门界限,集多方之力,聚众人之智;

“七嘴八舌”——每次征求意见,不分职务高低,大家敞开谈;

“七上八下”——反复斟酌,不停地改,打磨精品。

《若干规定》出台,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推行“小快灵”立法的又一具体实践。全文共12条,不设章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图片

▲3月14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首批项目签约。

这个“法治大礼包”,让相关投资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心中更有底。

“《若干规定》让初创企业融资有了法治保障,减轻了我们的创业压力,可以轻装上阵搞创业。”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善植说。

长沙麓谷高新移动互联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湘勇说:“《若干规定》解决了国有创投机构在考核方面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加敢投、愿投。”

科技创新就像开盲盒,既需要敢押宝的勇气“玩家”,也需要能识别潜力股的鉴宝专家,这样才能在无人的荒野开出美丽的花。

“期待《若干规定》在全省的贯彻落地,能打通科技与金融的‘任督二脉’,让‘技术流’闯市场不再为‘钱’所困,专心闯关升级。”采访中,一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说。

螃蟹文底_GIF.gif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罗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8/55/148637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