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华夏农贸市场内的“四点半角”。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朱丽萍 陈杰 长沙报道
3月下旬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枝丫留下细碎的日影。临近4点,陈欣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穿梭于长沙市开福区国庆巷内。
80后的陈欣是华夏农贸市场的一名商户,凌晨4点开店卤制卤菜,晚上8点多收摊,一天工作16个多小时,夫妻俩交错守店,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下午4点,华夏农贸市场商户陈欣接孩子放学。
放学后,陈欣把女儿接到长沙市开福区华夏农贸市场。
陈欣和妻子来华夏农贸市场开店有7年了。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去小学接女儿放学,再带女儿来到华夏农贸市场内的卤味摊写作业,成了这些年他和妻子共同的约定。
店面前,摆放一把椅子,便是孩子的临时课桌。曾经,在华夏农贸市场,这样的情况随处可见。
华夏农贸市场建成于2017年,是长沙市开福区最大的农贸市场。这里有111户商户,他们大多数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其子女约九成在附近中小学读书。每天下午放学以及漫长的暑假里,这些孩子就只能在父母身旁的菜摊边写作业。
昏暗的光线,周边商户的叫卖声、顾客的砍价声,瓜果、鱼肉混杂的味道,让孩子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下雨天,孩子的作业本上,一不小心还会溅上许多泥点。
去年3月,随着华夏农贸市场整体改造的启动,在华夏路社区和华夏商户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半年后,一个近30平方米的“4点半书房”在农贸市场出现了,菜农子女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明亮书房。
黄金铺面变身爱心书房
走进华夏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第一个铺面正是“四点半角”。走近仔细察看,会发现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俱全:配备了课桌、椅子、书籍、微波炉、照明和电源插座等。
而起初它的设立,源于一个温暖的故事。
有一次,在走访调研中,在一家卖肉的铺面上,华夏路社区党委书记任为看到,孩子趴在台板上写作业,切肉或骨头时,一用力,台板就会随之振动。环视四周,市场里的孩子大多是弓着背、趴在菜摊边或是椅子上写作业。眼前的这一幕,深深触动着任为。
在任为看来,农贸市场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菜农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的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华夏路社区党委书记任为在农贸市场铺面上邀请孩子参加周末的“四点半角”活动。
2024年3月,华夏农贸市场整体提质改造启动,华夏路社区决定借着这一契机,为市场里的孩子们打造一个专属学习区域,同时也兼作休息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孕妇逛农贸市场提供休憩便利。
“我们社区提出在市场里,为孩子打造专属学习区域的想法后,市场管理方十分支持。”任为坦言,不久后,社区和市场管理方就达成一致,决定把市场入口处的这个黄金铺位供“四点半角”使用。
农贸市场开在商住楼地下,人来车往,“四点半角”位置的选择上,还考虑到通风和使用人群方便的问题,特意选择在市场首个铺面。
除了选址上考虑到通风的问题外,顺着任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四点半角”对面不远处放置着一台新风机。
任为说,社区邀请了专业的室内设计师对“四点半角”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需求,希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集学习、阅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农贸市场里的课后时光
下午4点半,陈欣骑着摩托车载着女儿来到了华夏农贸市场的卤味摊位上。摊位前,正围着2~3位等待买卤菜的客户。陈欣洗完手,赶忙拿起刀,熟练地切起卤菜来。
女儿陈曦怡和爸爸妈妈打完招呼后,高兴地朝“四点半角”跑去。
陈欣和妻子是常德人,之前在广东打工,2015年来到长沙,两年后来到了华夏农贸市场摆摊。现在夫妻俩有两个女儿,都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市场里长大。
陈曦怡把作业本和文具摆放在“四点半角”的圆桌上,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开始写作业。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她陷入了沉思。彼时,正在收拾书架的社区志愿者看到这一幕,走过来给陈曦怡详细讲解起来。
孩子在“四点半角”写作业。
刀刃与切菜板的摩擦声陆续响起,陈欣一边切着卤菜,一边抬头望向“四点半角”的方向,不禁感慨道:有了“四点半角”,幸福感更浓了。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就会有比拼,曦曦写作业会也比以前做得更快了。“现在‘四点半角’有监控,不论是孩子在市场里做作业,还是去玩,我们都很省心,也很放心。”
如今的“四点半角”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卖土鸡蛋的商户江伟红对此也感触很深,女儿今年5岁,她和丈夫在市场摆摊2年多了,平常两人要轮流守摊、送货,白天几乎没时间带孩子。女儿以前基本上是在市场到处跑、到处玩耍,没有一个固定可以歇脚的地方,很不安全。从去年有了“四点半角”,女儿放学做完作业后,喜欢在那里看书,能和市场的其他孩子一起在那里学习、玩耍很长时间。“市场改造后越来越好了,对我们来说很不错。”
点亮城市里的一盏灯
“四点半角”用淡淡的书香浸润着市井烟火,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通过“以书换蔬”活动,更多周边百姓参与进来,“四点半角”内的书籍由最初的几十册,增长到了1000多册。
任为介绍,眼下,除了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志愿者来到“四点半角”,照顾和辅导孩子们学习外,周六还有湘剧团的老师们过来教戏曲文化,不定期还会举办一些书法比赛、插花、手工编织等活动。
“四点半角”周末活动。
孩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希望。任为说,社区打造“四点半角”就是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也让他们的父母能在这座城市更安心地打拼。
“每当听到市场商户说这个小角落很贴心时,我们都会觉得做这样一件事很值得。”任为感慨地说。
今年2月,社区工作人员面对商户子女进行了心愿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孩子们的心愿。接下来,社区会根据孩子需求在“四点半角”打造绘画墙,并增设书柜和更多书籍,来把这个角落打造得更加完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农贸市场内的灯光次第亮起。“四点半角”墙上,“日子越过越红火”七个大字十分醒目。
这个温暖的角落,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菜农家庭的生活,让孩子们的小小梦想在城市里发芽,在爱的滋养下,从这里起步,触达更辽阔的世界。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朱丽萍 陈杰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