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根辣椒的成名之路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胡峥 编辑:钟保 2025-04-29 14:58:4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辣椒与人类的邂逅,是一个美妙的错误。

1493年,哥伦布“错把冯京当马凉”,误将辣椒带回欧洲,并命名为“印第安胡椒”。自此,辣椒开启了全球传播的大门。

1742年,湖南《辰州府志》载“园蔬茄椒并列”。辣椒正式进入湖南农耕体系,取代茱萸成为主流辛香料,在湖南饮食文化中逐渐“崛起”,成功征服湖南人的味蕾。

图片1.jpg

33盒头茬辣椒以128888元的“天价”成交。

为了这一口“辣”,湖南人究竟可以付出多少?

4月25日,2025湘阴县樟树港辣椒节在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阳雀湖辣椒基地开幕。在樟树港辣椒“第一摘”公益拍卖活动中,33盒头茬辣椒以128888元的“天价”成交。

“天价”成交的表象背后,折射出樟树港辣椒从“乡下丫头”向“辣椒状元”跃迁的深层逻辑,让我们得以解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特产品品牌化培育的智慧迭代。

湖南人的“侠骨柔情”

湖南人为什么爱吃辣?

科学说,辣的是味蕾的错觉。

所谓辣,实际上是一种“痛”。痛觉引发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的自我保护机制,反而让人体产生愉悦的快感。

这种将“痛苦”转化为“生命力”的过程,便是湖南人的生活态度,用“炽烈”对抗“困境”,塑造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底色。

想必,湘阴人对此深以为然。

因为,每个湘阴人的睡前故事里,都有百年前的那场风云际会——左宗棠抬棺出征,一代名将用生命热忱书写了山河永续、绿满边关的传奇。

地域文化的深层逻辑,藏在一根辣椒从舌尖到心灵的灼热旅程中。而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系,如今正通过樟树港辣椒不断加深。

2025年的辣椒节上,“左公班师宴”惊艳亮相。

湘阴人以樟树港辣椒的热烈为引,将铁马冰河、稼穑桑麻,融于一席烟火之中;而隐匿于樟树港辣椒“香、糯、脆、嫩”独特口感中的那一抹微甜,则赋予了宴席百般风味,千种柔情。

图片2.jpg

辣椒节上,“左公班师宴”惊艳亮相。

如同左公柳一般,樟树港辣椒那一抹微甜恰似湖南人“侠骨”中的“柔情”。

这一抹“柔情”,既得益于自然基因的千年造化,又源自当地农户对高品质的极致追求。

头年下种、育种,次年3月栽秧,直至5月成熟,其中浇水、杀虫、施肥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延续200余年的种植技艺。

至今,当地农户都恪守“顺应天时、绿色种植”的农耕智慧,将种植方式与自然时律深度绑定,反而造就了樟树港辣椒不可复制的时令价值。

对精神底色的深度解构,对农耕文化的固执坚守,塑造了樟树港辣椒独特的品牌文化体系——和青花瓷包装、“左公班师宴”的互文,强调着樟树港辣椒的历史文化属性;坚守10000余亩核心产区的“反效率”种植模式,则赋予了樟树港辣椒“稀缺”价值,这也让头茬辣椒达到了288元/斤的“天价”。

截至目前,樟树港辣椒品牌价值已达6.94亿元,实现了“品质筑基、文化赋能、营销破圈”的逻辑闭环。

樟树港辣椒的“大航海”

深耕品牌营销领域多年的专家吕天祝曾发表过一个观点。

他说,“品牌是企业对市场的一贯承诺……”。

这份承诺,狭义上,便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可预期性。

为了这份承诺,樟树港辣椒走了十余年。

湖南省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发高品质辣椒的品牌企业,也是樟树港辣椒品牌化的代表之一。

十年发展中,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工业化思维重塑了农业生产模式。

“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董事长曾立宇介绍。

在此模式下,阳雀湖公司通过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和有机肥研发,构建了“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的质量管控体系,完善了从育苗到餐桌的全流程控制,实现了标准体系的垂直整合,让每一株樟树港辣椒有了“合格证明”。

同时,为了根除“假冒伪劣”,保护好品牌价值和声誉,他们给每株辣椒都写了一本“成长日记”,消费者通过扫码便可查看种植户、采收日期等20项信息,成功构建信任机制,进一步擦亮了“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的成色。

市场对于品质的认可,让樟树港辣椒有了冲击高端市场的底气和实力。

回溯历史,香料一直都是瑰宝级产品。人类对于香料的欲望、向往和其极高的经济价值,促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大航海时代。

2024年11月,樟树港辣椒再启“大航海”。阳雀湖公司受邀参加“味道湖南·湘飘欧洲”湘菜专题推介活动。

与过往不同,这一次樟树港辣椒除了香料属性外,更是一道“主菜”。

品鉴宴上,清炒樟树港辣椒、阳雀湖辣椒炒肉等经典湘菜,俘获了上百位各界嘉宾的味蕾,并就食材供销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全球餐桌的破壁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樟树港辣椒频繁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品鉴会,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米其林餐厅的“味觉宠儿”。

目前,樟树港辣椒已与山姆、沃尔玛等42家商超,以及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并与深圳“农耕记”、长沙冰火楼等10余家餐饮门店达成长期合作。

辣椒不仅是味觉的主角,更是产业的“热资源”。

湘阴县委书记刘世奇说,将推动辣椒产业与美食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品牌深度融合,拓展农文旅深度融合新业态。

图片3.jpg

樟树港辣椒口味的冰淇淋。

本届辣椒节,湘阴推出阳雀湖旅游专线,游客可体验辣椒采摘、研学工坊、美食节等多元场景。

以辣椒为主题,辣椒精酿啤酒、辣味粽子、辣椒冰淇淋也在此次盛会中横空出世,吸引众多关注。

作为核心产区,樟树镇也在持续探索区域品牌建设与产业赋能的新路径。樟树港辣椒产业博览园将作为核心,不断完善“种-产-销-游”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赋能辣椒产业的集群发展,完成价值链条的横向拓展,为樟树港辣椒的明天争取更多可能。

科技加持下的富农强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性退化问题,也曾制约樟树港辣椒品牌建设。

面对危机,湘阴选择“上天”“入地”。

先谈“上天”。2022年,163.1g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开启太空育种计划,作为全国首例登上太空的辣椒种子,目前已开启第三代诱变实验,于今年3月24日种植在大棚里。

图片4.jpg

樟树港辣椒礼盒装。

2024年,4.8g樟树港辣椒种子以及6.3g樟树港黄瓜种子搭乘嫦娥六号完成月球旅行,进一步拓展了种质资源创新路径。

再聊“入地”。2019年起,湘阴先后与邹学校院士团队以及省农科院、省蔬菜研究所等达成合作,开启提纯复壮、太空育种、秋延辣椒等科研工作。

同时,田地里也正开启一场智慧革命。

物联网技术是“杀手锏”。基地通过智能温室大棚以及大数据采集,实时调控温度、按需植保,为樟树港辣椒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科技加持下,樟树港辣椒抗寒、抗病、抗虫性大幅提升,通过“春提早+秋延后”栽培技术,采收期从传统60天延长至150天,反季节辣椒占比30%。

这种“院士工作站+物联网+大数据”的模式,其背后本质是新质生产力的变革。

变革,带来的最直接变化便是当地农户日益鼓起来的荷包。

通过航天育种与土壤改良技术,现在辣椒亩产从800斤提升至1000余斤,直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核心产区内,有的农户更是以3亩地完成15万元的年收入,核心产区文谊新村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5.1亿元,将发展红利通过产业链传到千家万户。

换个角度再看樟树港辣椒的品牌化道路,或许始终将惠农作为品牌化的核心才是成功关键。

毕竟只有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受益者,品牌才能行稳而致远,达到“农业强国”的诗与远方。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胡峥

编辑:钟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8/63/149163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