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4月20日,当春日里第一缕柔暖的光,如薄纱般倾洒在湘江之上,悠悠唤醒了长沙,贺龙体育场外已涌动起粉色、黄色的人潮。
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战马2025湘江半程马拉松赛暨第四届长株潭融城半程马拉松赛正式开跑,来自全国32个省市区及9个国家的15000名跑友,用脚步丈量山水洲城的春日画卷。
4月20日,来自全国32个省市区及9个国家的15000名马拉松跑友,用脚步丈量山水洲城的春日画卷。
跑过了10年的湘马,已然成为长沙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10年的赛事经营,长沙已成为众多专业选手和跑步爱好者心目中最佳的跑步城市之一。
湘马为何能带动一座城市的跑步风潮,一场马拉松,如何“点燃”一座城?城市与赛事如何双向而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赛道内外皆“暖心”
湘马成城市温度的“度量衡”
办赛是要让城市获得长效收益,但落脚点在于群众得实惠。许多参赛者并非为了拼成绩,而是为了体验感,那么对于品牌方和主办方来说,就要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答题,拿出“多想一步”的服务举措来提升赛事体验,让跑友们今年跑过、明年还想来。
贴心服务是动人的“参赛包”。参赛包内不仅包含了各种“湘字号”美食、全面的医疗用品,还有从吃穿住行到游玩娱购的各种消费打折券、免费券,此外,还有一个意外惊喜——一张体育彩票。“人生第一注大乐透,这是我离百万富翁最近的一次。”“每一个都很有用,都舍不得丢,跑完就可以去吃免费的炊烟小炒黄牛肉了。”赛前,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跑友们就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参赛包,有网友说:“这是我跑过的马拉松里参赛包最丰富的一次了。”
诚意满满的参赛包。
一座城市的待客之道,藏在一个个小细节里;一场马拉松的魅力,藏在城市与跑者的双向奔赴中。
在这场万人参与的运动盛宴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长沙这座城市的火辣与热情。比赛当天,市民们早早来到赛道旁,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地铁提前运行,所有选手及工作人员凭号码布或证件可以免费乘坐;7所高校的1732名大学生志愿者,为选手们提供包括物资发放、竞赛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70名官方配速员,为跑者们提供精准的配速引导;汉服、街舞等17个专业啦啦队分布在不同点位,为大家鼓劲加油;50名蓝天救援队队员、44名急救跑者、220名医疗观察志愿者、10台医疗摩托在赛道沿线分段巡查,还有中医和专业按摩师在赛后服务区为完赛选手提供恢复服务......
1700多名志愿者和17个专业啦啦队为湘马保驾护航、加油助威。
赛场上,各种动人的瞬间也被镜头捕捉,半程马拉松赛的终点线上,一名女选手冲刺后脱力,两名男选手充当“左右护法”,扶住坚持到底的她;轮椅选手用手奋力“奔跑”,尽管磨出血泡,但他依然努力坚持到达终点......每一个人都在享受马拉松,享受快乐。
而湘马的赛道设计,本身就是一部流动的城市史诗。从贺龙体育场出发,跑者途经杜甫江阁、恰同学少年广场、火车头公园等历史地标,每一步都踏在长沙的“文化经络”上。这种“以水为脉、以城为景”的设计,不仅让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动态展演,更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
这场21.0975公里的赛道,串联起贺龙体育场、南门口步行街、解放西路、杜甫江阁、恰同学少年广场、火车头公园、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热门文旅IP和新消费场景,长沙正用“体育+”的密钥,悄然撬动着一座城市的消费引擎和生长基因。
湘马赛道串联起杜甫江阁、恰同学少年广场、火车头公园、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热门文旅IP和新消费场景。
跑步是一种快乐,在长沙美丽的风景里跑步,应该是双倍的快乐吧。而跑在风景里的那些人,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跑出经济加速度
1.5万双跑鞋如何踩出上亿消费链?
开春以来,全国多地成功举办的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已从单纯的竞技活动演变为撬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杠杆。长沙通过“赛事+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正探索出一条以体育为纽带、以消费为驱动的增长路径,一场从“流量入口”到“消费闭环”的裂变正在发生。
本次湘马的参赛人数为1.5万人,其中有三成来自外地。对于外地跑友来说,住得好不好是头等大事。为了让这些跑友拥有舒心的住宿体验,长沙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旅游饭店业协会携手本地30家优质酒店,为所有参赛选手送上专属福利大礼包。
这30家酒店分布在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和长沙县,每一家酒店都提供了房型的原价和湘马优惠价,以位于赛事起点附近的江山国际大酒店为例,高级间原价368元,湘马优惠价为240元;豪华间原价488元,湘马优惠价则为300元。
“到酒店办理入住时,不仅享受了优惠价,前台还主动提供延迟退房服务到下午2点,还贴心地把早餐时间提前1小时,这待遇真的太暖了。”来自江西的跑友王先生说。这次比赛恰逢周末,他把老婆孩子都带过来了,准备在长沙多玩几天。
来美食之都肯定少不了吃,组委会为跑友整理了长沙特色美食打卡攻略,长沙米粉、臭豆腐、辣椒炒肉、茶颜悦色、糖油粑粑、口味虾、炸炸炸应有尽有,冬瓜山、南门口、四方坪、扬帆小区各种网红夜市也张开怀抱与跑友热情相拥。杜甫江阁、湘江欢乐城、长沙方特东方神画、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长沙海底世界等十几个景区,都为湘马跑友提供一定的折扣和优惠,让参赛者与游客“用脚步丈量湘江之美,用舌尖品味长沙之味”。
当选手冲过湘府文化公园终点线,迎接他们的不但有常规的补给站,还有一场别具一格的汽车文化盛宴。天心区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创新模式,为体育赛事注入商业动能,用文化创意重构汽车消费场景。
2025湘江半程马拉松赛,跨界马拉松跑者谭奇成功夺冠。
这场在马拉松终点绽放的汽车嘉年华,集结了沃尔沃、红旗、捷豹路虎、比亚迪、方程豹、理想、蔚来等20余个品牌近40款前沿车型,通过动态演示、场景化体验等方式,让消费者“零距离”感受智能座舱等尖端科技。
“这是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的双重奏。”现场负责人介绍,活动精准对接长沙市“以旧换新”政策,政企协同推出“一站式”购车方案,现场吸引众多家庭及运动员驻足询价。据统计,开展首日即达成意向订单100余台。
百米非遗市集与汽车展台相映成趣,精酿黄河啤酒品鉴会飘来麦芽浓香,快闪音乐演绎、非遗节目轮番上演......这场终点线上的汽车狂欢,不仅让参赛者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更以创新业态诠释着“体育+消费”的无限可能,这场跨界联动将赛事从单一竞技活动升级为复合消费场景,释放出“流量-留量-增量”的乘数效应。
据统计,赛事期间全市148家餐饮门店发放价值总计1116万元消费优惠福利,炊烟小炒黄牛肉、火宫殿等品牌推出“凭号码布享专属折扣”,将带动餐饮消费超3000万元;29家酒店推出“跑友特惠房”,万家丽国际大酒店、延年世纪酒店等房源预订率达95%,预计拉动住宿消费550万元。
在贺龙体育场东广场,农副产品展销市集人气火爆。众多“湘字号”特产通过“赛事+展销”走出“深闺”,3天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赛事期间,客流量较平日增长300%,真正实现了“参赛包变购物袋”。
马拉松“破圈”记
从21公里赛道到全城生长基因
长沙各类体育赛事的“流量”,正加速转化成消费的“能量”和经济的“增量”。今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长沙位列30个城市之一。
近年来,长沙市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体育+”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构建“高端赛事引领+精品赛事支撑+大众赛事筑基”的三级赛事矩阵体系,成功培育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消费新增长极。2024年累计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000余场次,参赛人数达80万,800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带动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50亿元,长沙获评年度“中国十大体育活力城市”。2025年,长沙将举办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更是超200项。
自2016年创办以来,湘江马拉松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突破40万。十年间,赛事从单一的体育竞技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2025年首次实现“三赛合一”,联动长株潭融城半马、市运会长跑赛,赛事规模、品牌价值再创新高;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培育出博森体育等本土赛事运营企业,带动体育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湘马赛场的精彩瞬间。
马拉松所带来的运动热潮,是与长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步的。
“这不仅是赛事组织水平的检验,更是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考试。”长沙市体育局副局长覃事平表示,赛事通过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跑一场马、游一座城、兴一方业”的生态闭环。据测算,赛事将带动文旅、零售、交通、餐饮等领域消费上亿元。
当“跑一场马,识一座城”成为共识,从“竞技”到“经济”的马拉松正“跑”出加速度。从长沙马拉松十年培育形成“跑马经济圈”,到“体育+文旅”的融合激活城市经济新动能,背后的深层逻辑或许更具启发性:
长沙推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办赛模式,通过赛事冠名、商业赞助等多种市场手段,将赛事资源转化为市场资源,逐步实现了从“就赛事办赛事”到“市场主导赛事”的转变。长沙马拉松、湘江半程马拉松、2024赛季乒超联赛第一阶段比赛等均为成功的商业运作赛事案例。
长沙制定出台《长沙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量提质力度,创新利用桥下空间、楼下架空层、社区闲置场地等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2平方米。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健康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需要也不断增长。充满活力、公众参与度高的马拉松,在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城市品牌的宣传载体。
湘马一直在路上。当身体用内啡肽和血清素奖赏参与马拉松的勇者们,马拉松也用韧性、治愈和活力来塑造长沙的精神气质。
十年湘马告诉我们——马拉松从来不只是42.195公里,而是一座城用脚步写下的“生长代码”。当长沙马拉松运动逐渐成为一场全城参与的运动嘉年华,这项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比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城市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韩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