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江碧波长①丨岳阳楼区:“一座城”的生态觉醒

来源:红网 作者:张潇今 编辑:钟保 2025-04-22 19:38:1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422143253.png

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七载春秋,岳阳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遵循,将“两山”理念融入血脉,在长江之畔书写了从“化工围江”到“绿色护江”的生态传奇,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笔,勾勒出产业转型的壮丽画卷。值此七周年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交汇之际,红网岳阳站推出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岳阳七年来生态、产业之变,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岳阳经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潇今 岳阳报道

四月的东风湖,春风揉碎了粼粼波光,白鹭掠过如镜的水面,在湛蓝的天幕上勾勒出灵动的弧线。

人们在赏看春景中由衷感叹:“这里的河湖变美了、不臭了、鱼多了、鸟多了。”

河湖焕新的背后,是岳阳市岳阳楼区生态治理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岳阳楼区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安全防御,在洞庭湖畔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生态长卷。

系统治水 重现碧水清波

“上湖中心溶解氧7.6、ph值6.8,ph值和溶解氧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春日里,在东风湖生态公园的湖面上,环保工作人员正在定期对全域湖水抽样检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水体的变化趋势。

位于长江中游的东风湖是岳阳的城市内湖,与洞庭湖仅一堤之隔。过去由于湖区周边片区截污不到位,生活污水和上游雨水管道淤积成患,加之下游管网闭塞,原有水体长期黑臭,周边好多居民被迫搬离。

近年来,岳阳楼区持续推进东风湖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截污、清淤、复绿、退养、严管等水系修复措施,修筑35500立方米调蓄池建设工程,疏浚清除固化河道底泥85万方,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万多公顷,新建东风湖生态公园65万平方米。

1.jpg

综合治理后的东风湖碧波荡漾。戚壮波 摄

“原来就是一潭死水,空气都是臭的。现在水变绿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每天都会过来散散步、健身锻炼。”岳阳楼区东风湖社区居民姜建春说。

随着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生态功能稳步恢复,东风湖不仅彻底告别了黑臭水体历史,更以“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崭新面貌,成功入选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城市内湖治理的典范。

如今这里水环境清澈宜人,微风轻拂、碧波荡漾,一派春日盛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长效管护 守护治理成果

如何长期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岳阳楼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推动美丽河湖建设,构建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

春日里的王家河碧波荡漾,岸边绿意渐浓。

2月以来,岳阳楼区启动王家河公园岸线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管道修复、堤岸加固、雨水管疏通等工程,有效解决了排水不畅、安全隐患等问题,整体水质和美观性将稳步提升。”岳阳楼区通海路管理处党工委书记、王家河河长管利平在巡河时介绍道。

近年来,岳阳楼区不断深化河湖长制,突出河湖问题整治,持续提升河湖管护成效。抓实“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等规划制定,完善涉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三长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司法合力。

“我们通过细化责任分工、规范巡河标准、配强管护力量,在全区设立了84名区、乡街(管理处)、社区(村)三级河湖长,年均巡河次数能达到2000多次。”岳阳楼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岳阳楼区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为契机,持续开展节水、防溺水宣传活动、“河小青”志愿服务净滩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岳阳市职工健康跑、现场普法等宣传活动,印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册,发放宣传围兜及资料袋600份,全民节水护水意识和水域安全防范意识持续提升。

2.jpg

春日里的王家河畔绿意渐浓。戚壮波 摄

“我们经常看到工作人员巡河、清理垃圾。现在河水越来越清澈,环境比以前好了太多。”市民李先生热情地聊着近年来周边河道环境的变化。

生态变现 激活绿色经济

“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河湖不仅要美丽,还要挖掘价值,释放综合效益。

位于东风湖畔的西瓜山片区是曾经的渔场居民区,西瓜山明渠也是昔日黑臭水体之一。

为从根本上解决西瓜山明渠水体黑臭问题,2023年,西瓜山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岳阳楼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工程项目之一,项目通过西瓜山雨水调蓄湿地工程、西瓜山雨水泵站工程、东风湖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多管齐下”,按照“上下游系统统筹,结合现状因地制宜,多目标协同实现”的总体治理思路进行建设,充分结合“渗、滞、蓄、净、用、排”海绵理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不仅成功消除了西瓜山黑臭水体,还成为岳阳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

4.jpg

洞庭渔歌小镇焕然一新、鸟语花香。戚壮波 摄

2024年6月,创业青年冯菁决定将自己的设计品牌“山川良造”从岳阳市中心搬到西瓜山片区。

综合整治后,西瓜山片区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

经过老旧小区改造,曾经破旧的房屋焕发新生,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树木花坛点缀其间,墙面、地面随处可见的传统渔家文化彩绘和现代艺术涂鸦,宛若一幅流动的“梦里水乡”画卷。

“整个片区改造得非常好,环境也很优美,加上一些彩绘和打卡点,也增加了一些人流。”冯菁说,依托洞庭渔歌小镇的文旅人气和营商环境,营业额同比增长了50%。

今年5月,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岳阳举行。作为本次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之一,西瓜山片区启动生态修复加文化焕新双驱动模式,西瓜山片区更名洞庭渔歌小镇。

3.jpg

洞庭渔歌小镇里传统渔家文化彩绘和现代艺术涂鸦随处可见。戚壮波 摄

4月21日下午,岳阳楼区汇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西瓜山“洞庭渔歌小镇”招商中心举行集中签约仪式,7家涵盖餐饮、茶艺、文创、非遗、娱乐等多元业态的优质商户成功签约入驻。与冯菁一样,这些商户将为小镇注入新的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渔文化为核心,打造渔业转型示范区、渔文化体验区、渔乡风貌商业街区三大特色板块,通过‘文化+科技+艺术’多维呈现新渔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岳阳楼区岳阳楼街道工委委员李政介绍道。

从“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担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岳阳楼区正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协同共进的新路径,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生态觉醒中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张潇今

编辑:钟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8/66/148942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