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卫生健康委的感谢信,信中致谢了南华医院对鄯善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赞扬了该院李湘波、刘美芳、曾仁凤三位医疗专家在援疆期间的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但比感谢信更动人的,是现如今鄯善县医院诊室里熟练操作的本地医生、是患者家中珍藏的泛黄药方、是当地居民口中“湖南医生亚克西”的称赞。
李湘波:眼科“拓荒者”,点亮边疆“光明路”
李湘波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对眼科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前看眼病要跑几百公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在鄯善县,一位患者术后重见光明时激动地说道。这位五十多岁的病人是家中的“顶梁柱”,因眼外伤导致晶状体脱位,尽管医院不具备玻璃体切除术的条件,但李湘波“另辟蹊径”,采取了原始治疗方式,结合人工晶体吊襻术最终使患者视力恢复。
作为眼科“技术先锋”,李湘波将多项新技术“种”在了边疆:从青光眼减压引流阀植入术到人工晶体吊襻术,他协助眼科开展了50余个新技术新项目,带领团队完成各项操作及手术800余例,创下“零重大手术并发症、零医疗投诉”的纪录。他常说:“病人满意度提高了,病人转诊率也下降了。”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李湘波在“师带徒”项目中带了两个徒弟,为年轻医生讲解业务技术、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医疗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落实医疗措施;每周坚持大查房2-3次,坚持教学查房、讲课及疑难病例讨论,在诊疗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技术规范,做到放手不放眼,让科室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能够独当一面。在他的帮助下,目前这两位医生已经可以“从容”进行诊疗和简易手术,其中有一位徒弟已经能独自操刀白内障手术。
援疆期间,60余场义诊与科普讲座,李湘波的足迹遍布鄯善县。他耐心为牧民检查眼底,用维语简单词汇比划着解释病情;告诉百姓如何正确对待眼科疾病,增强防病观念,使百姓在当地就享受到三甲级医疗技术服务,幸福指数“狠狠”提升。
李湘波开展义诊。
在“我在鄯善有个娃”行动中,李湘波资助了一名鄯善男孩努尔艾力·亚森,让不幸失去爸爸的他获得了一个“湖南爸爸”。“约好了哦,以后来衡阳看我们,我们也会再来新疆。”离疆前,他和同事与他们的“鄯善娃”许下约定,虽然援疆旅程已经结束,但这场三千公里的约定仍在不断延续。
李湘波与其资助的鄯善男孩。
刘美芳:银针传情,让千年中医“活”在边疆
承载着崇高的使命和无限的憧憬,带着离别的依依不舍和些许的忐忑不安,刘美芳踏上了鄯善这片热土。
抵达工作岗位后,刘美芳迅速投入中医科的医疗工作。她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专长,拓展了中医科的诊疗范围。并先后成功开展火针疗法、耳尖放血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耳穴压豆疗法四项新技术,填补了科室技术空白,提高了医院中医科的治疗水平。
在临床工作之余,刘美芳也注重从“输血”到“造血”的理念,与两位年轻医生玛依努尔古丽、古丽巴努结成师徒关系,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讲解、鼓励她们深入学习中医经典书籍等方式,显著提高了她们的中医诊疗能力。目前玛依努尔古丽医生已能独立为患者开方,古丽巴努医生也能独立值班,保障了科室人才梯队的持续发展。
刘美芳指导科室医生进行耳穴压豆疗法。
长期饱受湿疹困扰的回族大叔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仍未能显效后,走进了刘美芳的诊室,经过仔细地望闻问切辨证后,刘美芳为他开了五剂中药,患者带着药半信半疑地离开诊室。一段时间后,回族大叔欣喜不已地回来,并介绍多名亲友前来就诊,因为刘美芳的几剂药便显著改善了他的湿疹。
而面对曾被西医诊断为卵巢早衰,受孕希望渺茫的维吾尔族大姐,刘美芳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帮助她成功怀孕并生下宝宝……
患者送来感谢锦旗。
这些案例更加坚定了刘美芳“健康帮扶,医者为民”的初心。刘美芳坚持每日接诊,援疆期间累计接诊门诊患者1000余人次,参加巡回义诊20余次,走访了多个乡村和乡镇卫生院,为近千名群众提供了医疗帮助。真诚的关爱与温暖跨越了语言与民族的隔阂,一位维吾尔族大娘曾紧握着她的手,用生硬的汉语感激地说道:“谢谢你为我们诊病。”
援疆工作已经结束,她却说这是她工作的新起点,援疆精神将继续贯穿在她今后的工作当中,医疗援疆中传递的爱与希望、责任与义务她不会忘。
曾仁凤:呼吸科“铁娘子”,在沙漠种下“生命绿洲”
20个月,500余台手术,1500名边疆群众……这些数字背后是曾仁凤“硬核”的担当。
初到鄯善县人民医院,曾仁凤发现当地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诊疗水平亟待提升。面对这一现状,她迅速投入工作,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她累计完成支气管镜诊疗操作500余台次,成功带领团队开展支气管镜下冷冻及电凝治疗技术20例,实现当地复杂呼吸疾病诊疗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让当地老百姓能够“复杂呼吸疾病不出县”。
曾仁凤在鄯善县人民医院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操作。
针对鄯善地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现状,曾仁凤与团队共同修订12项呼吸科诊疗规范,建立多学科会诊体系,推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化、标准化。并通过30场次业务培训及2场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课;开展8场感染防控专项培训,帮助20余名无执业资质医务人员通过资格考试,创下当地基层医师考试通过率新高,系统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为边疆地区培养可持续的医疗力量。
脱下白大褂,曾仁凤更用真情搭建起湖南与新疆的连心桥。她长期资助一位14岁维吾尔族贫困学生,三年累计捐助6000元定向助学资金,并开展学业跟踪帮扶,成为孩子心中最温暖的“湖南妈妈”。工作之余,曾仁凤主动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元旦晚会上,她与维吾尔族同胞合唱《美丽鄯善》;端午节和社区居民一起包制“团结粽”;参加羽毛球赛、运动会,用开朗的性格拉近各族群众距离,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边疆生根发芽。
曾仁凤与其资助的14岁维吾尔族女孩。
从湖南衡阳到新疆鄯善,3000公里,500多个日夜,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李湘波、刘美芳、曾仁凤三位医生用仁术与真情,在新疆鄯善县书写了一段“医者无疆”的动人篇章。他们以技术为笔、以初心为墨,在边疆绘就健康帮扶的壮美画卷,让“南华温度”温暖天山南北。
如今,南华医院又一批医疗队已接力前往新疆,继续书写“大爱无疆”的故事。而李湘波、刘美芳、曾仁凤的援疆岁月,正如天山雪水,静静滋养着这片土地的医疗绿洲。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