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长沙报道
街头巷尾,“志愿红”耐心为群众宣传政策;防汛救灾,30多万名志愿者奔赴一线;对外交流,展现中国志愿者良好形象……一抹抹“红”在传承中微光成炬,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省志愿者人数达1530余万名,志愿服务团队达7.8万个,基本形成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这意味着,每5个湖南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这组数字的背后,是湖南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们以爱为笔、以奉献为墨,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创新。
可以说,“文明之城”不仅是湖南一张美丽名片,更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共振。
建设具有湖湘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完善与运行机制的畅通。”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湖南省迅即制定相关方案,梳理91项重点工作清单,以“清单化”推动《意见》落地见效。
擘画蓝图,锚定航向。
去年10月,全省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部署推进会召开,创新构建具有湖湘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了由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如,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推行党员“双报到”制度,动员党员志愿者进基层、进社区;又如,携手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湖南雷锋志愿者证,为全省持证志愿者提供意外保险、时长奖励等专项礼遇……
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育人才建强队伍上,省委社会工作部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互协作服务机制,组建起社会工作专家库,形成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湖南志愿服务网统计,2024年全省组织活动场次4.2万余次,参与志愿者147万余名,服务时长876.6万余小时。
一系列措施推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风。
服务中心大局 贡献凡人善举
国家重点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在哪里。湖南在拔节生长中,凡人善举涌动不息。
夕阳的余晖将洞庭湖染成金红色。岳阳市君山岛一带,游人渐渐散去。
湖岸一个隐蔽观测点,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与岳阳县东洞庭湖渔政监察执法局北洲中队的队员一起静静蹲守。
“接到群众举报这里有垂钓者出没,晴好无风的天气,正是他们容易出现的时候。”凌晨两点,夜色中忽有灯影闪动,定睛看去,果然有人正往水中放线。在协会等人协助下,渔政人员第一时间赶上前去,垂钓者装备被尽数查获。
而这一蹲便是14年。14年来,志愿者们在岳阳市确立了20多个“守望监查点”,参与巡逻人数达1万余人次,抢救江豚、麋鹿、黑鹳等各类野生动物700多只。
在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负责人徐亚平看来,守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江豚才能拥有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他们为保护江豚而呼吁奔走,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过去一年,省委社会工作部积极引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担当作为,实现价值。
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国际志愿者团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老挝,开展“国际·点亮微心愿”公益行动,展现湖南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去年入汛以来,全省遭遇大范围强降雨过程,386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30余万名志愿者主动担当、逆向而行,成为打赢防汛抗灾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这些凡人善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灌溉的是文明之田,照亮的是锦绣河山。
创新特色品牌 激发服务活力
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省委社会工作部在长沙举行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活动。活动中发布了2024年度湖南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
有点亮志愿服务之光的乡村教师,书写“老有所为”精彩篇章的银龄志愿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的乡村文旅网红项目,用温情守护织就邻里和谐的村(社区)及以无私之心化作春风细雨的志愿服务工作者。
恰是这一份份的坚守,把小善做成了温暖与感动的服务品牌。
这几年,湖南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志愿服务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30多家省直单位主办的“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湖南志愿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该活动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同时,注重挖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由汨罗市爱行天下志愿者协会发起的“爱心助学·为梦想护航”项目,广泛收集汨罗市困境学生家庭资料,建立信息完整、资料保密、根据学生学龄实时更新的困境学生资料管理系统,及时资助品学兼优的困境学生。
去年7月,该项目被全国妇联组织部、全国妇联社联中心评为“女性社会组织特色项目”。
此外,省委社会工作部还指导推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绿色卫士下三乡”“爱心妈妈”“爱心送考”等一批省级示范项目,不仅提升了湖南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当志愿服务从“活动”升华为“生态”,从“风景”演变为“风尚”,当凡人善举凝聚成城市品格,这片红色热土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实践的湖南答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兵
编辑:陈沁贤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