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母亲节特辑|母亲的N种可能 致敬“身边好人”中的“她”力量

来源:湖南文明网 作者:陈沁贤 编辑:黄藤-文明网 2025-05-11 09:28:1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文明网5月11日讯(记者 陈沁贤)母亲的形象,是清晨的粥、深夜的灯,是永不停歇的脚步与永不褪色的爱。

在“湖南好人”的群体中,有这样一群母亲:她们或扛起病痛中的家庭,或跨越血缘传递温暖,或在平凡中书写不凡。母亲节之际,让我们走近五位“身边好人”母亲,看见“妈妈”这一角色的无限可能。

托举未来的可能

1_副本.jpg

陈建民,这位来自冷水江渣渡镇的普通农村妇女,面对儿子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沉重打击,没有丝毫退缩。从儿子四年级开始,她便用自己并不坚实的双肩,背起儿子踏上了求学之路。从一小时挪动800米,到儿子最终以603分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她用脊背为儿子铺就知识的阶梯,更在儿子心中种下了坚韧的种子。

“别人说‘你太难了’,可当妈的哪能倒下?他考上大学那天,我觉得所有苦都值了。”陈建民乐观说道。

她的坚持,让“母爱”二字成为冲破命运桎梏的力量。

超越血缘的可能

2_副本.jpg

1982年,喻秋林和丈夫收养了一名弃婴,女婴5个月大时突发疾病,此后夫妻俩开启了漫长的求医之路,1988年,养女被确诊为脑瘫,身体也逐渐变形。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夫妻俩一句“我们养”便是一生的承诺。数十年来,他们为养女翻身、擦洗、喂饭,即便亲生儿子出生也未动摇对养女的照料。

每当旁人提议将孩子送往福利院,喻秋林和丈夫总是坚定摇头,“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却早已超越血缘。”

血缘之外,母爱依然纯粹如初。

撑起家庭的可能

3_副本.jpg

在岳阳华容县鲇鱼须镇太平村,张春香用23年时光扛起三重责任:抚养先天腿瘫、智力残障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悉心照料患癌的丈夫;侍奉年迈的婆婆。除了种田,她还到处接小活维持生计。

从青丝到白发,张春香的肩膀始终是家人最坚实的依靠,她说:“只要家还在,我就不能倒下。”

这份坚韧,诠释了“母亲”二字背后的千斤重担。

传递温暖的可能

4_副本.jpg

许冬花是长沙县泉塘街道梨江社区的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多年前离异的她带着女儿来到长沙谋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之后,她决定用自己的一门手艺回报社会。十余年间,她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义务理发超万次。

许冬花表示,“人的一生很短暂,活着的时候,应该把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她还与护士女儿一同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母亲的力量,在此刻化作照亮他人的光。

延续奉献的可能

5_副本.jpg

从环卫工人到公益达人,退休后的竺月英将余热倾注于助老扶弱,12年来为1024位孤寡、病重、伤残老人送上生命末程的温暖,她的善举还感染了众多市民加入临终关怀队伍。

竺月英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精神,她却笑说:“做了一辈子事,闲下来反而不习惯。”

母亲的角色,在她身上延伸为社会大爱的纽带。

记者手记:

她们是妈妈,但她们的生活远不止柴米油盐。她们可以是家庭的脊梁,陌生人的依靠,也可以是社会的微光。

这五位“身边好人”母亲的故事,让我们看见:母爱从不局限于一种模样,它可以是坚韧、奉献、无私,更可以是一种改变命运、温暖世界的无限可能。

致敬每一位母亲——是你们,让“爱”有了千万种答案。

来源:湖南文明网

作者:陈沁贤

编辑:黄藤-文明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