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以来,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持续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紧扣“135”(即紧盯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做好五篇文章)新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布局,全面系统推进示范区建设,如今郴州这五篇文章交出怎样的答卷?在示范区“五月宣传月”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写好“五篇文章”》系列报道,今天聚焦《“五链”融合促转型》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罗海勤 郴州报道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是当之无愧的“弄潮儿”,引领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发展版图。
在郴州,随着承载科技与产业融合使命的郴江实验室的建成并高效运行,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也在这里悄然发生。
创新破局的迫切需求
郴江实验室的诞生,是一座城市向创新要动力的坚定抉择。
时针拨回实验室诞生前的郴州: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全市产业长期面临“创新孤岛”困境——高校科研成果难落地、企业技术攻关缺平台、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交织。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郴州虽有丰富的中草药材资源,全市现有中草药材面积42万亩,却因深加工技术薄弱、产业链短,导致中药材多停留在初加工阶段,难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或创新药物,限制了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必须打破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地方敢闯”的魄力,锚定“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整合政府、园区、高校、院所等各方科技力量,创新性提出建设“科研成果中试探路者、科技创新服务领跑者、技术创新联盟发起者、科技赋能产业孵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领航者”五位一体的郴江实验室。
2024年3月,郴江实验室选址郴州经开区开始建设。这里14万㎡建筑群涵盖创新厂房、孵化中心、人才公寓等全链条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划通过5年建设培育,将建成湘南科技谷,打造成立足郴州、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激发创新的内在活力
在实验室体系建设上,郴江实验室致力于打造“一核多极+N”的架构。争取引进湖南大学黄守道教授团队组建湖南大学郴州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研究院作为核心实验室,联合共建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中心、南岭柑橘研究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以此辐射带动全市N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协同创新的科研网络。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郴江实验室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在成果转化方面,搭建“线上+线下”成果转化“一张网”,将已经搭建的“郴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又称“科技服务超市”)整合纳入郴江实验室体系,完善平台功能模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对接平台和数据支撑。同时,推动郴江实验室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三方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如何让财政科技资金“花得值、能循环”?实验室以“小切口”改革破题,探索出“投入—转化—反哺”的创新机制。接受郴江实验室资金支持的科技企业可自主选择“成果固定收益共享”或“先投后股”等模式反哺郴江实验室。
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
自2024年实体化运行以来,郴江实验室初见成效。通过体系建设,新增非企业科研机构3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挂牌试运行平台3个,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科研成果方面,发布团体标准11个,其中包括11项郴州柑橘产业全链条团体标准,为农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郴州方案”,助力郴州柑橘产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突破关键技术10项,其中包括积雪草活性成分积雪草总苷及其苷元的高纯度提取物的工艺与产品开发;罗汉果高价值成分罗汉果苷V产品的中试工艺技术开发;藤茶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及其衍生物的高纯度提取物的工艺与产品开发;樟树精油中芳樟醇与龙脑等活性成分的精深加工工艺开发等。
郴江实验室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中心。
在新能源方面,以微晶石墨与稀贵金属的高效利用为突破口,成功开发出多款高性能电池材料。在资源深加工领域,攻克了微晶石墨深度提纯与纳米结构定向调控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天然矿物到高端储能材料的升级转化。针对传统工艺能耗高、污染大的难题,开发出绿色冶金与循环再生技术体系,将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为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原材料保障。
举办行业学术会议2场,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市科技局建成全省首家‘科技服务超市’”作为“地方敢闯”先进典型受市委通报表扬,“郴江实验室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科教融汇项目实例”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郴江实验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创新模式和发展成果的认可。
如今,湘南科技谷的蓝图正渐次清晰:2025年计划建成4个标准实验室,引进战略科学家掌舵;至2030年,目标孵化15家科技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0亿元,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产业深处:当柑橘种植有了“标准地图”,当新能源电池材料突破“卡脖子”技术,当生物医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郴州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正获得源源不断的科技养分。
郴江实验室,不仅是科研成果的“中试场”,也是产业创新的“孵化器”,更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当科技的光芒穿透实验室的玻璃幕墙,照进1221现代化产业的土壤,一幅“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郴州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罗海勤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