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雅如 岳阳报道
大美江湖,天下岳阳。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行。
▲5月25日晚,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岳阳市举行。
自2022年起的三地接棒,到如今“双城记”华丽开篇。随着“接力棒”递到岳阳手中,湖南旅发大会可以说进入了2.0时代。
四届旅发大会,再谈“办会兴城”。当光影散去,留给城市的究竟是昙花一现的“流量”,还是生生不息的“能量”?这场关于文旅的时代命题,正在三湘大地书写新的答案。
▲游客们在岳阳楼前打卡拍照。
【“值不值”与“成不成”】
为什么要办旅发大会?欢呼之下,这也是很多老百姓的疑问。
表面看是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的热闹事,但内里却是实打实的“江湖论剑”。
张家界“一阳指”点石成金,七十二奇楼开业至今实现门票销售破1亿元;郴州“北冥神功”海纳百川,莽山云海国际影响力飙升,荣获“世界旅游名山”称号;衡阳“凌波微步”轻盈转身,南岳在今年“五一”日均超5万人潮印证“流量即王道”……
▲衡阳南岳区新晋热门地标“时光之城·1944”。
而今“接力棒”传到岳阳手中,更是借着这个东风,把那些念叨了好多年的大事给办成了——
闲置的?盘活!
比如,2021年停工闲置的洞庭湖博物馆重新开馆,并引进市场化演艺。
空白的?填补!
洞庭湖名扬四海,岳阳水上游仍处于空白状态,此次解决了一系列手续难题;此前夜间演艺产品匮乏,《洞庭幻境》《今上岳阳楼》《赊月洞庭》推出后,进一步丰富业态。
▲《今上岳阳楼》炫酷的表演现场。
老旧的?翻新!
岳阳老城区文物古迹众多,多年来缺乏修葺,本次大力推进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建设;全市提质更新1110个老旧小区,新建74个公园……为迎接盛会,岳阳系统规划实施76个重点项目。
▲岳阳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破旧老街换新颜。
“作为土生土长的岳阳人,我完全理解大家的疑问——办大会,搞建设,到底值不值?”湖南省文旅智库专家、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童牧林表示,旅游建设如同栽树,既要经得起当下“值不值”的追问,更要看得见未来“成不成”的风景。
“我们学院对往届湖南旅发大会做了认真调研,财政拨款投入多为民生工程,如修路、老旧小区改造,理论上其实不算旅发大会投资,但带来了显著效果。”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说。
▲一个“宜居”的地方就是一个“宜游”的地方。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唱戏】
岳阳作为湖南旅发大会“一年两办”的首秀,筹备时间短,项目建设多,各部门“压力山大”。
切换至“双城记”,带来了办会模式的变革。
一位湖南文旅观察者认为,原有模式下,14个市州轮换一圈需要14年,如今单车道变双车道,发展流速直接翻倍。通过增加“赛马”频次,倒逼各地把文旅产业从“IP工程”做成“里子经济”。
▲2025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吸引220余名中外文旅从业者共话发展。
“旅发大会一年两次的模式具有战略意义。”郑群明说,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地方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地方加快融入全省发展框架;另一方面借助省级平台统筹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这个过程中,既锻造了干部队伍的实战能力,更提振了市场信心。
▲夏夜的“洞庭渔歌小镇”,满满都是前来夜游小镇、品尝美食的游客。(戚壮波/摄)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旅发大会的办会逻辑也在发生改变,倡导节俭、市场化办会。
据记者了解,本届大会商务嘉宾占比超76%,18个重点观摩项目中,社会投资高达93.5%,嘉宾总人数、办会活动经费分别压减17.56%、12.54%。
与此同时,岳阳商家的消费券、酒店折扣、团队旅游奖励等市场化手段密集发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赚足了人气,更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
▲岳阳石牛寨景区“五一”前三天接待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
今年“五一”期间,岳阳市接待游客人数、游客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51.11%、54.54%,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最近几个月,我家麻辣烫店销量都翻了一番,客人越来越多!”在岳阳楼区经营麻辣烫店的张老板,边给竹签串兰花干子边笑着说。
窥一斑,可知全貌。
项目建设上,岳阳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盈利平衡”模式,76个文旅项目中,有52个通过以商招商、以协会招商等方式落地。同时积极对接文旅企业,推进文旅、文化与科技融合。
比如,《只有岳阳》戏剧幻城项目,就是岳阳联手北京柒和玖文化艺术中心及著名导演王潮歌,计划打造的岳阳文旅新IP。
还比如,湖南推进“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项目,岳阳市博物馆、岳阳楼博物馆相继完成提质改造,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一代读懂岳阳千年文脉。
岳阳的“江湖”,更加厚重。
▲5月10日,岳阳市博物馆重新开放,迎接八方来客,重磅推出“川迥洞庭开——岳阳历史文化陈列”。图为部分展出文物。
【“办会兴城”的深层逻辑】
四届接力,湖南旅发大会的每一次“交棒”,都为“办会兴城”写下生动的注脚。
办会只是过程,兴城才是目的。
就像童牧林所说:“文旅产业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外溢效应。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文旅产业最珍贵的长期价值。”
而从本届旅发大会可以看到,“办会兴城”的逻辑没变,但变的是实现方式。
一年两届的背后,是湖南对城市更新的迫切感。
从张家界、郴州到衡阳,再到岳阳,不难看到,每一次旅发大会的举办,首先带来的,是一轮城市基建的更新。
▲“变身”后的张家界市后溶街。
比如,首届旅发大会,张家界市围绕“一环线、两城区、10片区、25个重要节点”推进风貌改造,市容市貌发生明显变化。
郴州市在筹备旅发大会期间,推动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实施城乡风貌提质工程。
而衡阳利用举办旅发大会的机遇,对19条城区道路提质升级,改造的老旧小区多达506个。
而城市基建的更新,利好的不仅是旅游。
正如亚太旅游协会主席施明德(Peter Semone)此次在岳阳所言:“一个‘宜居’的地方就是一个‘宜游’的地方。”
▲岳阳全景。(冯海妹/摄)
如果更进一步,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何尝不是一个宜业宜商的地方。
从IP到“IPO”,湖南的办会思路正在升级。
此前我们讨论旅发大会,更多是聚焦于地方文旅IP的打造,以此来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IP的更进一步,可以是“IPO”。IPO的本意,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上周,在第五届卡塔尔经济论坛上,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说,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卡塔尔的成功“IPO”,获得踊跃认购。因为目前该国接待旅客人次比前两年翻了一番。
“IPO”的前提,是有众人买单。
从张家界、郴州、衡阳的“后旅发大会效应”来看,旅游人气火爆。这也说明,旅发大会是湖南的一次成功“IPO”。
从IP到“IPO”,需要将展会变成平台,将品牌推广变成品牌聚能,将网红流量转化为现实消费,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
▲大型情景舞蹈秀《岳阳天下楼》,舞者用灵动舞姿与高难度武术动作,融合虚拟技术与大屏幕视觉呈现六个不同朝代的岳阳楼。
市场化是湖南旅发大会最好的归宿。
纵观历届湖南旅发大会,已经形成较强的品牌势能,这一点从社会投资者比例不断增加就可以得到证明。
政府主导起了一个好头,但故事如何唱下去、唱得更精彩,则需要更多的市场力量进入。
当市场从参与者变成主导者,当政府从台前退居幕后,这场展会就有了源头活水,才能够奔腾入海。
这对于岳阳之后,怀化等承办者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是更科学、成熟的思路。
当然,办会兴城,流量转化为留量和销量,最终要变成老百姓收入的增量,才算真正的成功。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雅如
编辑:罗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