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凌晨2时,暴雨如墨汁倾翻,常德市桃源县西北部的牛车河、观音寺、龙潭等乡镇被山洪撕开伤口——农田成浊浪棋盘,道路裂成狰狞沟壑,携沙裹石的洪水灌进民房,每个受灾村落都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颤抖。就在这至暗时刻,无数抹“志愿红”已如破晓的朝阳,从桃源的各个角落向灾区奔涌汇聚。
心连心协会:牛车河畔的星夜驰援
5月22日下午,桃源县心连心爱心志愿者协会立即组织骨干志愿者驱车赶往受灾严重的牛车河镇。志愿者们踩着泥泞的小路,挨家挨户走访受灾群众,详细记录生活需求。深夜,他们顾不上休息,在“爱心之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救助方案。经过连夜协调,协会迅速筹集6000元作为应急资金,并调配13袋大米、13桶食用油、20桶饮用水等生活物资。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志愿者们冒雨前行,将物资送到颤抖的手中后,又抄起铁锹,在齐膝的淤泥中挥汗如雨,用双臂为受灾家庭铲出一条条通往希望的通道。
志愿者在牛车河镇上户查看灾情。
微爱一家亲协会:千里归程的清淤壮歌
5月23日,深圳至桃源的高铁上,桃源县微爱一家亲慈善协会会长张伟归心似箭。抵达后,张伟尚未掸去征尘,便带着15名志愿者扑进观音寺镇的“战场”。集贸市场里,腐烂的菜叶与淤泥纠缠成黑褐色的“地毯”,刺鼻的气味让口罩都失去防护力。志愿者们化身“清淤铁军”,雨靴在泥浆中拔节有声,铁锹与地面碰撞出铿锵节奏。令人动容的是一对残障夫妻也加入了清淤队伍:丈夫拄着拐杖递送工具,拐杖在淤泥里凿出深浅不一的印记;妻子坐在轮椅上整理物品,轮椅轱辘碾过潮湿的落叶。经过8小时连续奋战,4户商铺重见天日,而志愿者们汗湿的背影,早已成为老街最动人的剪影。25日清晨,1000斤冬瓜、2000斤包菜等在肩头颠簸,志愿者们蹚过齐腰的河水,用脚印在成为“孤岛”的会人溪村与外界之间,铺就一条鲜绿的生命通道。
志愿者帮助观音寺镇受灾残障家庭清理淤泥。
志愿者搬运蔬菜。
九妹公益:十四吨水泥的希望堤坝
洪水退去后,桃源县九妹公益家园敏锐地意识到,灾区重建需要更多支援。5月24日,会长罗爱华在爱心微信群发起募捐倡议,短短8小时就筹集善款22943元。志愿者们用爱心善款购买了14吨水泥以及食用油、大米、矿泉水等急需物资。次日,满载爱心的货车驶向观音寺镇受灾最严重的会人溪、李家坪和桃儿堉村。志愿者们看着村民眼中重燃的光亮,忽然懂得,每一袋水泥都是重建的砖石,每一瓶矿泉水都是生命的泉源,而爱心汇聚的速度,永远比洪水退去的脚步更快。
志愿者给受灾严重的观音寺镇送救灾物资。
志愿者联合会:三红村里的双重暖流
5月24日,桃源县志愿者联合会携手共青团志愿者,开展“暖流行动”。他们精心采购了价值7000余元的粮油、棉被等物资,驱车3小时来到交通中断的牛车河镇三红村。在物资发放点,志愿者们不仅送上生活必需品,更注重心理疏导。他们蹲下身来与受灾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他们的困难,表示会持续关注村里恢复生产生活的进展。此刻,物资的援助与心灵的熨帖如同双桨,划开灾区上空的阴霾。
志愿者徒步给受灾群众送救灾物资。
乐善公益:龙潭镇的特殊守护
5月2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桃源县乐善公益家园的志愿者们已整装待发。他们带着连日来筹集的米、油等爱心物资前往龙潭镇,看望此次洪灾中受灾的残障人士家庭。
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沿途可见被洪水冲刷的房屋和倒伏的庄稼。在残障人士家中,志愿者们用铁锹铲起结块的淤泥,用抹布拭去家具的水痕。当夕阳为山峦镀上金边,焕然一新的房屋里,女主人颤抖的双手捧着志愿者递来的米袋,眼中的泪花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诉说感恩——这是洪灾中最柔软的坚守,是对生命尊严最郑重的托举。
乐善公益家园给残障人士筹集的救灾物资。
志愿者看望慰问受灾残障家庭并发放救灾物资。
在这场与洪灾的搏斗中,桃源县志愿者们以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星夜驰援的“志愿红”、千里返乡的赤子心,一桶桶饮用的矿泉水、一袋袋救急的米粮,物资支援与心灵抚慰交织,每个身影都在诉说着桃源的坚韧与温情。如今洪水虽退,志愿者们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救灾补损、慰问受灾群众、助力灾民恢复生产生活等工作。而他们守望相助的每一个瞬间,必将凝聚成重建家园的磅礴力量。
来源:桃源社会工作
编辑:孙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