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晃凉伞镇万家村:创新实践“六位一体”机制 绘就粮食稳产增收新图景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吴诗云 编辑:杨伶霞 2025-05-08 21:40: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雷文霞 通讯员 吴诗云 怀化报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万家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干部示范+责任包干+政策激励+土地整治+设施升级+科技赋能”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2025年,该村粮食种植面积实现突破性增长,基层粮食生产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级联动强引领 责任田里显担当

图片1.png

通过机械化作业,系统推进河道清淤、田埂加固修复及土壤改良工程。

“我承包80亩土地,就是要种出样板田!”万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先润带头打造高产示范田,选用优质稻种,运用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在他的带动下,种粮大户与小农户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分享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大家一起学管理、提产量,“干部示范、农户跟进”的生产氛围日益浓厚。

针对山区耕地细碎化难题,凉伞镇率先建立“县—镇—村”三级干部包田责任制度,6名联镇县领导认领12亩“低产田”,镇村干部全体落实“1亩责任田”制度,克服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困难,投入资金和人力对土地进行改良,配套推广耐旱抗瘠的旱谷品种,从春耕到秋收全流程参与生产,在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46场,解决生产难题23个,将“责任清单”转化为“丰收答卷”,带动全镇粮食种植率不断提升。

科技赋能破难题 政策组合激活力

图片2.png

万家村工作队以“送策到田”的形式,向村民发放政策资料,助力惠民政策落地。

为确保数据精准,凉伞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卫星遥感数据与人工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式,逐块核对农田边界和用途,纠正了以往统计偏差,精准绘制全村耕地“一张图”,为生产计划制定和补贴落实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做到政策宣讲与技术培训双管齐下。万家村通过院坝会、村民大会、入户走访、广播宣传等形式,对水稻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政策专项解读,并建立“申报—审核—发放”全流程跟踪机制,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2025年,该村成功吸引2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返乡种粮,免费发放优质水稻、旱稻种子278斤,带动全村新增粮食种植面积118亩,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

此外,该镇还构建了“田间课堂”培训体系——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围绕种植技术、农机使用与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主题开展培训。近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场次,培训农民1800人次,成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盘活资源提效能 产业升级拓新路

图片3.png

万家村冷饭溪组正在推进水渠修复工程,全力保障农田灌溉。

为盘活土地资源,近年来,万家村不断推进粮食生产工作力度,打造连片粮田,通过 “分级治理+连片开发”模式激活土地潜能。

针对120亩水毁田开展清淤、田埂修复和土壤改良,采用机械、修水渠等方式清淤恢复40亩高产田并扩大种植;整治80亩“天水田”“二干田”,结合县领导带头改种的12亩“低产田”,实现 “荒地变粮田”;组建农机合作社引入新型设备,配套新建提灌站1座,新建和修复灌溉渠系2600余米,实现1200余米机耕道硬化升级,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全域土地整治,该镇近三年新增粮食种植面积647亩,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13200吨,同比增长2.46个百分点。种粮大户年均收入突破133万元,普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参与农业生产,人均年收入增加270元。

“接下来,我们准备筹建粮食烘干中心和精深加工车间,粮田升级产业链更要升级。”凉伞镇党委书记钟晓华表示。2025年,万家村超额完成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形成“荒地有人治,技术有人教,种粮有保障”的基层粮食生产模式。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六位一体”机制创新破解山区粮食生产瓶颈。万家村正朝着粮食产业全链条升级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出基层实践的生动答卷。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雷文霞 吴诗云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49/90/149410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