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张紫越 长沙报道
“小伙子,在咯样又老又深的巷子里开店,能挣到钱不?”
6年前,当张博律作为入驻白果园旅游休闲街区的第一批商户开店时,住在这儿的房东娭毑都替他担忧。
如今,这片曾沉寂多年的老街,聚集着上百家特色小店,在文旅热潮中蜕变为星城新地标。
谁也不会再问,这里是不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
对于越来越多像张博律这样涌入这片“创业试验田”的青年主理人来说,长沙正成为“步步皆商机”的造梦工厂,比如老巷的“返老还童”。
90后青年主理人张博律,在市中心老巷里开了5家店。
当谈起创业开店的年轻人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想到多半是“富二代”出身。而这位在长沙市中心的老巷里开了5家实体店的年轻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一代”。
早在旁人聚焦于老巷的陈旧时,他却用年轻人的眼光与审美,打捞出被遗忘的商机,成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典型代表。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这位90后青年主理人想分享的,或许正是这个时代下许多年轻人在寻找的答案:当世界给你一道道选择题时,如何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商业化or人情味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张麻将馆门口的转租单说起。
2019年的一个午后,张博律站在苏家巷9号斑驳的砖墙前,指着长满霉斑的阁楼说要改造成民宿时,还没有想到这条老巷会如此迅速地上演“逆生长”。
咖啡馆二楼的里外视野。
时间回溯至2012年,刚满20岁的张博律从江西抱着游玩心态来到长沙投奔亲戚,先是接连在两家婚庆公司打工,从策划到执行,逐渐培养出市场嗅觉和审美能力,随后与朋友直接合伙做婚庆业务,虽然没有长久经营下去,但存下来的第一笔钱,成为了日后的开店资金。
事实上,到底挣不挣得到钱、守不守得住财,张博律没有执念。他不是个跟风的人,从来都是爱好驱动他去做些什么。
2018年7月,长沙市芙蓉区政府启动白果园街区改造,不仅修复了10余处历史古迹,改善了2700余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更迎来崭新的业态更替。张博律成为了最早闯入这片隐秘角落的“拓荒者”。
这条大隐隐于市的老巷,一边连着苏家巷,一边连着丰盈西里,与国金中心隔街相望,还能从黄兴路步行街和坡子街一带穿行而至。彼时,长沙入选“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城市”。
天时,地利,人和。“离国金中心只有一公里,闹中取静,最适合造一个‘乌托邦’。”他决心拿出全部积蓄,在这里开创一番新事业。
张博律想打造“乌托邦”空间。
看到麻将馆门口贴的转租单后,张博律第二天便签了约。他并没有过多考虑这段创业会带来多大的回报,只是简单想做一件没尝试过的事。
“别人开店像下棋,我开店像玩俄罗斯方块。”他的商业版图像打翻的调色盘,每家店的诞生都带着即兴色彩。
民宿只是起点。此后的几年,张博律的创业地图一直便在这条巷子附近拓展,陆续开了服装店、香氛店、花店、咖啡店、小酒馆等各种业态。
据长沙市统计局,2024年,长沙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326.70亿元,占GDP比重达61.1%。今年一季度,长沙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018.59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414亿元,较往年分别增长9.7%、8.41%。
张博律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感觉自己站在了风口上。的确,每一家店仿佛他亲手栽下的梧桐树,在白果园街区的新消费沃土里生了根。
春去秋来,这些梧桐树不仅撑起了一片阴凉,更引来百鸟栖息,让整条街巷在城市的钢筋丛林里,活成了一处生机勃勃的“老地方”。
各式各样的小店出现在老巷。
理想主义or交“学费”
“我来得早,最初每月只要租金1500元,算是占到了先机。”张博律回忆,那时候周边商铺没有成气候,房东们愿意看到有人用心盘活老房子,租金比市场价优惠不少。
对此,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初巷子里多是老百姓自住,相较于一楼,楼上几层房间的租金更高。在与房东沟通时,张博律凭借“改造增值”的诚意打动了房东。
如今,整条巷子的一楼几乎都被改造成了各式各样的店铺,低楼层的门面反而成了出租的“香饽饽”。
“每次听到娭毑们讲述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故事,就像现在与过去的对话,感觉很奇妙。”张博律谈到,比如苏家巷上麋洱民宿的前身是一栋民国老宅,一二楼被他租下来做了民宿,三楼仍是房东生活的地方。
低成本入场只是开始。当同行们被高涨的租金压得喘不过气时,张博律的首发签约优势尽显。但他深知,若想让店子长久经营,“低成本不等于低门槛”。
所以,每家店铺从设计到运营,他坚持“赚十投五”的克制理念,拒绝盲目扩张。
每逢季节更迭,张博律推出不同的“更深”主题海报。
然而,创业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亏损在所难免。他尝试的第三个业态,承载着他美学想象的香氛店最终遗憾夭折,让他学会了在商业与情怀间寻找平衡点。
张博律意识到,“理想主义总要交点学费”。
改造老房也充满挑战,恰逢审批骤然收紧,装修被迫停滞三个月。继续还是放弃?他一度进退两难,但最终“咬着牙追加工费”,还是坚持完成了装修。
他将“新旧共生”的理念融入“Deeper Living”咖啡店铺的设计中。他认为,改造不是推翻重来,而是让旧时光与新生活共存。
今年2月,长沙市提振消费十大行动方案发布,提出打造“年轻力”与“烟火气”共融、人员流量与经济增量共促、国际化友好与家门口便利兼顾、长沙消费特色鲜明的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多条新政策出台,与张博律的创业追求不谋而合。虽然他认为自己并非典型的创业人,“我做的这些行业,兴趣大于挣钱本身,很多事情想做就做了,没有考虑太多的后果”。
难道真是歪打正着?
或许,正是这股勇于尝试的韧劲,这条自个趟出的特色开店路子生成了社会价值,这些因兴趣开启的项目颇具商业潜力,让他在创业浪潮中成为了“非典型样本”。
民宿改造前后。
松弛感or紧绷感
令记者意外的是,这位看着温柔而清秀的男生,开店的过程却有些“叛逆”。
和大多数创业者在开店前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后将技术带回店铺不同,他倒好,先把店开起来,边干边学。
张博律坦言,自己一开始也不知道会开什么店,算得上是“凭感觉”。当下阶段想要尝试什么样的工作,他便带着一种对学习的渴望,将想法变成现实。
学生时代,他去过酒店做服务生,在路边的商演活动中做宣传和执行,用各种兼职存零花钱做旅游资金。
17年后,他仍爱在不同城市穿梭,住过不少民宿,一直期待创建一个带着自己元素的空间,结交五湖四海的人。“在每个店里学习成长,认识到许多优秀的人。这些交流给我很多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全面。”
张博律与团队一起庆祝新年。
他时常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和店员的日常。在他看来,大家谈不上员工,更像是“职场搭子”、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法每每碰撞,团队始终洋溢着热烈的生命力。
张博律注重更新与创新,让顾客感受到店铺的成长。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便是刷到他的社交平台,专程从外地赶到店里打卡,还有客人带着学习的态度来店参观。
事实上,店内处处散发的“松弛感”,恰恰来自于他背后的“紧绷感”。
“一个店如果只靠单一的空间或者噱头吸引人,很难长久维持下去。”所以,小到门前的绿植、墙上的藤蔓、民宿院子里种的花,每一处细节他都会想好。
不改动老宅原始结构,保留墙壁上的裂痕,添置他自己偏爱的复古与美式风格的家具,将“老长沙”的烟火气与现代美学糅合,反倒成了特色。“不少明星团队爱来这儿拍大片。”
店面设计与布置还融入了地域特色,房顶、外立面是古色古香的老长沙味道,店内挂着长沙文创周边,有时还会联合其他商业进行盖章打卡活动。
采访期间,种种反差让记者有些疑惑他是i人还是e人。张博律笑言自己也很难判断,经常“来回横跳”。或许,比起贴标签,随性的状态更适合他。
如今,白果园街区成为年轻人打卡地。
生存or生活
触摸老巷的青砖黛瓦,记者恍若闯入了“桃花源”。这里的历史风貌更是流动的城市文脉,共同织就了“一步跨百年”的独特肌理。
一路上,张博律对街巷各处如数家珍。白果园19号是著名爱国人士程潜的私宅,31号是孙中山保镖、号称“民国奇人”杜心武的故居;33号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
而街口正中央有着“八大公沟”之一的遗迹,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是长沙仅存的古地下排水设施遗迹,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要说城市更新怎么做,白果园街区算是个活教材。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用“微创手术”激活历史街区的内生动力。政府提供基础设施与政策扶持,商户以市场化手段填充内容,百姓在变迁中找到新的营生。
显然,张博律对这片让梦想生根的宝地很有感情。
在他看来,历史底蕴为空间注入灵魂,让角落讲述故事;网红基因带来天然传播力,让用心打造的细节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而年轻化氛围则如同“活水”,让创意与热情激荡。
随着白果园街区声名鹊起,独立书店、特色餐厅、古着店、手工店、黑胶唱片馆……数十家小店以“主理人模式”扎根,每家店都烙印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青年主理人的生活,有诗和远方。
砖缝里新萌的青苔与百年前的青砖共生,整条巷子都在讲述新故事。
张博律回忆,刚来这里开民宿时,是社区帮忙牵线搭桥,而现在,他也成了社区发展委员会委员,无偿为社区做宣传。
社区会将有号召力的商家联动起来共商事务,如开展街区集市活动、招募商家入驻等,包括街巷口垃圾驿站管理、商店门前灯光的启闭时间这类琐事,也由大伙共同商量,以此推动白果园街区更好发展。
他提到,这条街区的独特气质,离不开商户与居民的“共生感”。夜晚店铺打烊后,还能看见居民们搬出竹椅话家常。
“那一刻,我把筹码押在长沙。”这种游客打卡、居民生活的惬意场景,正是张博律爱上这里的理由。
斜杠青年、凭感觉、人生体验官,张博律用这三个词描述自己,而这仿佛是许多长沙新生代创业者的缩影。
他们追求“小而美”,而不是标准化连锁。他们既是审美先锋,又是精明商人;他们既渴望“诗和远方”,又将根深深扎进街巷的烟火里。
在创业路上,他们不只有ABCD,更学会了在选项之外写下E:自己的可能性。毕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张博律说,有一种幸福,叫在长沙开店。
张博律正度过一个忙碌的小长假。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长沙“五一”假期整体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45.53%,其中酒店订单增长近七成,租车订单更是飙升88.6%。
来这儿最妙的是什么?坐在店里喝一杯,可以看到远处的高楼林立,体会都市的野心和速度;而脚下走过的这条老巷,正以缓慢、顽固、充满人情味的另一种节奏生长。
每一天,张博律从丰盈西里穿梭到苏家巷,总能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打卡。这一刻,老巷的静谧和都市的热情达成微妙平衡,这座城市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每位创业者——
不必在“生存”与“生活”间二选一,商业可以很烟火,理想也可以很长沙。
来源:红网
作者:谭苏昕 张紫越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