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阳县樟市镇赵家村的国家级绿色水稻原粮基地的“开镰”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洁 李偲 通讯员 刘伟 石庆龙 桂阳报道
金秋稻浪翻涌,镰声清脆。
近日,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湖南省桂阳县樟市镇赵家村的国家级绿色水稻原粮基地,迎来一场颇具仪式感的“开镰”。领导、嘉宾、农人执镰下田,共收割“秋天的第一株新稻”——这不仅是农事传统,更是一座农业大县深耕品牌、以米兴业、以米富农的生动缩影。
“稻香千年 桂阳开镰”,不只是一个主题,更是一种底气。
桂阳,作为潇湘千年古郡,不仅是经济强县,更是农业重镇。
其县域经济实力常年稳居全省前十,2024年桂阳县地区生产总值496.99亿元,增长5.9%。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它始终把“粮袋子”攥紧在自己手里——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总产量约30万吨,两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这份底气,来自全县建成的5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高达75%的综合机械化率,更来自一套从生产到收购、从政策到品牌的系统化“护粮”机制。
“桂阳香米”作为桂阳县粮油产业的核心品牌,是“护粮”机制下的结晶。
它产自国家级十万亩绿色水稻原粮基地,当地土壤富硒、泉源润泽,造就其软糯筋道、入口回甜的独特品质。而这背后是全县统一坚持下来的一整套绿色生态农法:物理防虫、人工除草,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真正做到“用天然收获‘天然’”。
桂阳的雄心,不止于种出好米。
目前,全县11万亩“国家储备粮源基地”正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桂阳县联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桂阳县科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桂阳安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每百公斤5元的价格收购,让农民愿意种、安心种。还通过“潇湘粮储”微信公众号预约收购、上门服务等创新方式,让卖粮变得更便捷、更透明。
政策也在精准发力。《桂阳县政府储备粮食订单收购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从稻谷目标价格补贴中调剂部分资金对订单种植者予以增加补贴,真正实现“政策托底、农民得益”。
这场开镰,因此超越了一场农事节庆。它融合现代农业秀、稻田音乐节、香米品鉴,以“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方式,向外界系统传递“桂阳香米”的品牌形象。其背后,是从“卖原粮”到“卖品牌”“卖文化”的产业链价值跃升。
这是一场关于粮食的仪式,也是一次关于未来的对话。桂阳的实践正在说明:
粮食安全,是战略,也是民生;
品牌农业,是趋势,更是出路。
在这片富硒的沃土之上,一粒米,正悄然改写一座城的命运。
来源:红网
作者:任洁 李偲 刘伟 石庆龙
编辑:刘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