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当6亿人放下筷子、拿起手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竖着看世界”的时代。
“被琼瑶席卷的青春期,被短剧硬控的更年期。”一句调侃,写尽两代人的内容消费变迁。
没有人能忽视短剧的浪潮——它不只是内容,更是一种“时间经济学”。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24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达6.62亿,超过外卖用户5.92亿、网约车用户5.39亿。
当“刷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竖店”也应运而生。
10月15日,湘江之畔,铜官古镇上空烟花绽放。《将爱正晚秋》等14部新剧集中开机,标志着湖南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正式启幕。
▲10月15日,望城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正式起航。(贺小卫/摄)
浙江有横店,湖南有竖店——这个曾以千年窑火而闻名的古镇,正在成为微短剧的“超级片场”。
【望城竖店:全省布局中的重要一“竖”】
“竖店”之名,取自“竖屏”,也暗合“快速竖立、高效运转”的产业特质。
走在铜官竖店的芙蓉街上,民国风的建筑让人一秒入戏。
一座座仿古建筑内部,被改造成高度模块化的拍摄空间——唐风街市与现代都市仅一墙之隔,“警局”与“医院”共享同一栋楼的门面。
▲竖店外景。(贺小卫/摄)
“一栋楼就是一个‘影视魔盒’,每几十平方米就能承载一个完整叙事空间。”湖南竖店影视集团董事长李政介绍,“这样的设计让剧组可以‘一键转场’,日均节省2小时拍摄时间。”
他透露,竖店短剧影视城是一座集古装区、民国区、现代区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短剧基地,有室内片场超200个、室外片场超300个,可容纳约15个剧组同时开工,年拍摄剧集预计超过500部。
“竖店”的“竖”,不仅是空间高效利用,更是产业节奏的“加速度”。
盖夫影视负责人常文灏说:“之前来铜官窑拍戏,得对接景区、餐饮、道具等七八个部门,现在只需找‘片场管家’,效率翻倍。”
据测算,竖店基地可将一部剧从筹备到上线的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
▲剧组在竖店拍戏。(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竖店”能快速“竖”起来,离不开望城区政府的精准发力。
今年7月,长沙市望城区作为全省首个“吃螃蟹”的区县,发布《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望十条”),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场地供给等十个维度,提供支持。
而这背后,是对湖南微短剧产业生态潜力的洞察。
据报道,湖南微短剧产业从2022年下半年才发力,起步滞后,产量与发行不稳定。
有一个说法是,2024年全省微短剧产量仅占全国3%,七成剧集在外地取景。
“我们看到了机遇,也看到了差距。”望城区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坦言。
▲铜官竖店剧组集中开机。(贺小卫/摄)
扶持微短剧产业,“望十条”并非“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
例如,对在望城拍摄完整剧集的剧组给予每部3000元补贴;对年接待剧组累计10天以上的场景方,按每天1000元标准补助,上限10万元。
活动当天,被授牌为“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基地”的湖南竖店,现场获得20万元扶持资金,实现“即授即兑”。
更重要的是,望城的行动获得了更多力量的支持。
省广播电视局在今年8月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加速湖南微短剧拍摄基地建设”,并提出“以竖店影视、横竖有戏影视等微短剧拍摄片场和七彩盒子、乐田智作等综艺制作棚为主”,打造国内一流微短剧拍摄场地。
▲剧组在铜官窑博物馆群拍戏。(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的目标是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短剧生态基地。
从这个背景来看,竖店不仅是望城的区级战略,而是全省布局中的重要一“竖”。
【竖店风云:从“快消”到“精品”的破圈】
放眼全国,微短剧产业版图已是群雄并起。
比如,在浙江横店之外,郑州声名鹊起,微短剧制作企业超800家。
“传统影视公司还在为一部剧打磨三年时,郑州团队已经迭代300个爆款套路。”一位从业者坦言。
相比之下,望城走的是一条差异化路线——既要速度,更要深度。
“我们不做‘快消品’,要做有文化底蕴的精品。”望城一位制片人表示。
在微短剧这片红海中,望城能否凭借文化资源优势后发制人,成为业界关注的新看点。
▲10月14日晚,《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在长沙举行。(图源:“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公众号)
在10月14日举办的“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活动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会长聂辰席指出,“要让微短剧成为激活湖南产业活力,彰显湖湘文化魅力,增强人民群众新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红兵则表示,湖南将持续在内容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向品质要未来、向科技要力量、向海外拓空间,以短剧之精实现效益之佳。
这恰是湖南回应“两个融合”时代命题的生动实践——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与数字共生。
▲铜官窑打铁花。(图源:铜官窑景区)
望城的独特优势,让这一转型拥有了坚实基础。
这里是“一处湘江古镇群、半部湖湘文化史”的承载地:千年铜官窑的陶瓷文化、雷锋精神的红色基因、工人运动的革命传统,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微短剧不能只做‘快消品’,更要成为文化的载体。”正在铜官竖店拍摄民国悬疑短剧的导演方威表示。
而“置景优势”更为产业落地提供了多元可能。
6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5公里湘江岸线,从大唐风华的铜官窑到科技感十足的海归小镇,构成了一个“全场景差异化拍摄基地”。在望城,古装剧和科幻剧可以在同一天转场拍摄。
▲长沙铜官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区位优势则让“高效制片”成为现实。多所高校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城铁、地铁、高铁、机场无缝衔接,分层级的住宿配套满足不同需求。
这些优势的叠加,是产业生态的悄然成型。据统计,从6月至今,湖南竖店已完成微短剧拍摄超40部,其中《灵兽战记》等作品上线后迅速登顶热力榜,播放量破亿。
望城正试图证明,短剧可以不只是“情绪快餐”,也可以是“文化轻食”。
【竖店之后:从“拍摄地”到“生态极”】
竖店基地初具规模,但望城的野心不止于此。
从出台全省首个微短剧专项政策,到成立片场联盟;从设立影视服务中心,到迎来版权确权研究中心落地,望城以“生态思维”布局,打造“竖屏梦工厂”与版权新高地。
更大的蓝图正在展开:以铜官为中心,靖港古镇、海归小镇为两翼,构建“协拍+版权+交易”一体化体系;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微短剧从“网红”走向“长红”。
从横店到竖店,不只是地理转变,也是模式创新。望城正在探索一条更轻量化、数字化、贴近用户的短剧新路。起步没多久的竖店,也在探索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真经”。
▲10月15日,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被授牌为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基地,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雷锋纪念馆等10个片场被授牌为望城首批区级示范片场。(图源:长沙市望城区委宣传部)
“横”。浙江横店是业界的标杆,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国际化合作,已成为全球短剧制作中心。有网友说,竖店取名“是不是对标横店”。答案是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横店的经验值得湖南竖店学习。
比如,浙江横店在发展历程中,其改革创新、不断突破的精神是重要的特质。这一点,望城区在全省首吃螃蟹,已有呼应。接下来,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不妨有更多突破。
还比如,横店“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协同效率也值得借鉴,这需要集聚更多的上下游企业。据介绍,望城将引入承制公司、服化道、设备租赁、后期制作等200家上下游企业。
学习不是照搬,是因地制宜。只要不断超越,竖店也可以横着走。
▲湖南竖店影视集团与一批相关企业、院校签署产业合作协议。(图源:长沙市望城区委宣传部)
“竖”。“全国短剧三大重地”是横店、郑州和西安。在很多人眼中,郑州也是“竖店”。
据媒体报道,到今年7月,在全国网络视听平台机构自审通过播出的“竖屏”短剧中,郑州已跑赢横店。
郑州“竖店”以“成本优势+集群效应”快速崛起,同样值得湖南竖店借鉴,比如“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
但在和郑州的“竖店之争”中,望城并非没有优势。比如坐拥湖南最大古建筑群、“拍摄资源即旅游资产”,在起步阶段就有“国字号”网络版权确权研究中心落地等。
湖南竖店坚持特色发展,同样可以在业界“竖”起大旗。
▲望城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融”。在湖南竖店,“短剧+文旅”,是融;“短剧+教育培训”,也是融,但望城还有更重要的融。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快”定义的时代,碎片化、情绪化、即时满足是内容消费的常态,也是微短剧兴起的土壤。
但从望城的实践,我们或许能找到数字时代内容创作的另一种可能——它可以是快的,但不廉价;它是竖屏的,但不扁平。
“我们要做的不是‘短剧工厂’,而是能输出价值的‘创意工场’。”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说。
融入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融。
这条路,不只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也关乎我们如何用新的媒介,讲好新的故事,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屏幕上,培育出文化的森林。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罗倩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