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蒋淑芬 郴州报道
国庆,是祖国的大团圆。
中秋,是家庭的小团圆。
在中国,在百姓的心里,任何一个传统重大节日,前后3天都是节。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家国同心、举目皆亲的8天假期,在临武,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当国庆节的集结号吹响过后,10月7日中秋佳节第二天,郴州舜祁演艺传媒有限公司演出队的男女老少戏骨们,再圆百姓一个愿,一个久违的看戏愿,许那天上月,落了地。
“临时舞台”席地而搭
晚秋的风,略带微凉,但气温仍僵持在“秋老虎”的架势。
当天,晌午时分,演出队的大卡车拐进临武县武水镇刘家村的一方操坪,几个青壮汉子从车上一跃而下,就地开启一个临时舞台“骨架工程”的搭建。
一箱、两箱、三箱……伴随着装满沉重设备的铁皮箱子,由车厢逐一卸下落地,再根根钢管上肩,扛运至操坪中间最里侧,豆大的汗珠已然爬满汉子的脸庞。
打开工具箱,汉子们弓起身子、操起钳子、爬上凳子……一节节、一段段、一排排钢管精密排列,有序安装,“硬骨架”临时舞台,在几个“软身板”汉子一方操坪兜兜转转、低处高处起起落落的娴熟中硬撑起来。
席地而搭,临时舞台已经有了大致模样,演员们呢?
你看村委会,办公室变化妆室,风扇转悠转悠,换装、打底、描眉、上油彩、戴头饰……演员们忙得不亦乐乎,村干部接待不可开交。
一次“送戏下乡”公益演出的背后——看似临时的舞台,实则是几个汉子用膝盖一寸寸丈量而来;看似精彩的表演,实则是演职人员用功底一曲曲演绎而来;看似有序的观赏,实则是村干部用坚守一点点维持秩序而来。
“老戏新声”席地而唱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过节好!今天晚上的表演7:30开始,请大家记得带上凳子前来观赏,一场精彩的表演即将启幕,走过路过,您不要错过。”
循着主持人话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拿起麦克风他就是主持人,放下麦克风他又是音响师,“一人饰演几角色”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不到一会,繁星点点下,没有幕布的露天舞台,中央亮如白昼,台步款款走来,水袖翩翩翻飞,“咿呀”唱腔起,音符在飘荡……这场专属于“双节”的秋日限定浪漫,跃然“坪”上。
“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当脍炙人口的《红灯记》名曲铿锵响起,“李铁梅”身姿挺如松、眼神坚如炬,戏曲就像一个倒带的时光机,让现场观众重回那个年代的那个故事里。
“好好好,唱得好!”前排的孩子,托着下巴目不转睛,老人呢,从裤兜里掏出手帕,悄悄揩去油然而生的眼角湿润。
戏曲的魅力,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是生活的浓缩版,只是精华放在了舞台之上,共情却留给了台下的观众。
把家国情怀装进大卡车,一场关乎国庆中秋的艺术远征,在战火与盛世中永生,这如你所愿的国泰民安,那如你所念的峥嵘岁月,似忘非忘,遥远又逼近。
“情满中秋”席地而圆
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
这一夜,月亮圆圆,如白玉盘,镶嵌夜空,分外别致。月下融情,唱腔声声,衣袂飘飘,缕缕情渐次生,抚慰了谁的一帘幽梦?
你举着手机、他哼着和唱、她摇着蒲扇……放眼望去,刘大爷、王大婶、李奶奶,嘴角上扬,那股子乐呵劲,像月光,溢了一地。
“aaa,乖,张嘴,吃一口。”每天定点给儿孙喂饭的她,在这样的夜晚,也有了跟往常不一样,喂个饭追着孙儿跑的别样场景,因为置身看戏氛围的孙儿,连吃饭都一改常态,尤为温顺。
“给,来一根,旺旺碎冰冰!”在课本里,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的《看戏》与《水浒传》,居然在家门口具象化,祁剧昆腔,人间再现一个“扈三娘”。
塑料凳是凳,操坪是凳,皮卡车也是凳……排排坐,吃果果,黑压压,挤坐一片,不为别的,只为触摸传统的温度,只为感受戏曲的厚重,艺术咫尺不遥远。
是夜,沏一壶秋色,掬一捧秋风,戏曲就像陡然长出了魔手,既博眼球,又扣心弦,最是人间好个秋,偏宜物外静观时。
随着最后一段唱腔谢幕,明月已升至中天,人群也在晚风中依依散去,工作人员亦再度忙碌起来,拆解舞台、设备归箱、打包装车……乐此不疲。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我们的‘流动’戏台,先后走进了香花镇金狮岭、芹菜、三合、江山等村委,今天晚上在刘家是第5场公益演出了,大家伙不分白天黑夜想唱就唱,看着乡亲们尽兴而归,苦点累点也值了,过节嘛,就是图个喜庆与热闹。”边收拾音响设备,演出队负责人谢太军边如是说。
寥寥数语,艺者初心尽显,道出了艺术百花齐放的真谛,在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于汇入大街小巷里,雅俗共赏接地气,而不是脱离群众,框定在城市那个灯火辉煌的华丽舞台。
当晚11时许,那辆满载着城市高雅艺术的大卡车,缓缓驶离村庄,乡村百姓热情捧场的真切笑容,却印在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心底,成为他们夜幕归途中最亮的星。
家国同庆,月圆人圆。一个看戏愿,就这样,因了一辆大卡车,因了一群夜归人,像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坚持中传承,在温情中连接,那金风玉露的相逢,那幸福共振的相依,胜却人间无数。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蒋淑芬
编辑:沈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