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产业赋能激活力 永州鳗鱼跑出发展“加速度”

来源:红网 作者:周迪 编辑:王杨 2025-10-14 09:25: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通讯员 周迪)近年来,永州市围绕“优布局、扩产能、调结构、强监管”的系统策略,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全力推进渔业现代化转型,在这股发展浪潮中,鳗鱼产业因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广阔的国际市场需求,迅速成为永州渔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产业。借湘江源头生态之长,永州加速布局智慧鳗鱼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工厂已在青山绿水间全面起势。

目前,3家现代化鳗鱼养殖基地已建成投产,3家养殖基地正在建设,4家基地正选址准备签约。截至2025年,永州鳗鱼产业总投资超过6亿元,覆盖零陵、东安、蓝山、宁远、道县等多个县区。永州人正把一条条小鳗苗养成“软黄金”。

1286.jpg

智能养殖领航,零陵鳗业展活力

零陵区石岩头镇的山窝里,依托石坝仔水库,养殖大棚挨着青山依次排开,大棚内水声潺潺,一条条鳗鱼正悠然打转。永州市融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场区内可控式养殖温棚、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尾水过滤处理装置一应俱全。“每隔15分钟,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就会开启,若监测到水质不佳,那么就会开启自动排污系统,以此保证水质,不仅如此,养殖中的水温、溶氧、氨氮,动动手指在手机上就能看。”负责人熊嘉文晃了晃手机,“去年5月我们投放了160万鳗鱼苗,今年9月份首批鳗鱼已上市,全年预计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

得益于永州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干净的水省了药钱,现代化智能系统节省了人工。”熊嘉文笑称:“咱们不仅靠天靠地吃饭,如今也靠数据吃饭。”

1630.jpg

生态优势赋能,蓝山鳗香飘海外

蓝山县毛俊镇礼河村的湖南省泓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鳗鱼养殖基地,是永州市生态养殖的典范。基地贯彻生态养殖,绿色养殖的理念,巧妙地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鳗鱼养殖环节,采用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公司总经理沈建清表示:“鳗鱼是水质检验员,对水体要求极高。蓝山县的水量丰沛、水质清澈纯净,是鳗鱼绝佳的生长环境,我们产的鳗鱼肉质格外肥美,深受国际市场青睐。”凭借着科学的养殖模式和优质的养殖环境,泓源农业鳗鱼养殖场年产量可达1000吨,利润高达1300万元。村里人打趣说:“一条鱼,顶得上一亩稻。”

目前,公司投资的蓝山鳗鱼养殖基地二期项目已火热动工,预计2026年5月正式投产。蓝山县正满怀信心蓄势打造成为湖南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为永州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770.jpg

政策筑巢引凤,东安项目促振兴

东安县端桥铺镇黄土脑村,湖南闽航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鳗鱼水产养殖项目正热火朝天。永州“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湘商回归”不仅把湖南老乡带回了家,也把1.6亿元投资的大项目带进了小山村。“这里山好水好,营商环境更好,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非常到位,对我们企业发展是一件好事。”负责人周燕青在介绍鳗鱼养殖基地说,“我们鳗鱼养殖基地规模可观,占地面积达230亩,建设有近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水池,在养殖过程中,公司引入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对鳗鱼生活的环境展开了全过程监控,实现了养殖全流程的精细化。此外,对于养殖尾水造成的污染问题,我们鳗鱼基地建有6万平方米尾水处理池,所有养殖尾水确保达标后再利用。”

11300.jpg

如今,黄土脑村鳗鱼基地不仅成为端桥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更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在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乘势而上:永州打造“湘”鳗全产业链新高地

水好,人勤,政策实,永州市鳗鱼养殖产业正蓬勃兴起,它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路径。

展望未来,永州鳗鱼产业将以更宏阔的视野,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养殖环节,重点突破红虫等本地活饵料规模化养殖与鳗鱼养殖技术,增强产业链源头控制力;在加工环节,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预制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加工工艺持续升级;在可持续发展环节,加强养殖尾水处理与二次利用,推广现代设施渔业生态绿色养殖模式。同时,永州鳗鱼产业还将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及餐饮体验等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使“湘”鳗成为永州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周迪

编辑:王杨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4/58/153501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