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 戴丹 摄影 龚子杰 通讯员 黄睿 龙利君)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在推动林下中药材(林药)种植方面成效如何?在10月14日举行的《湖南省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据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薛萍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近50%;年种植产值达11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00万人。
已建成中药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地面积1.89亿亩,其中超3000万亩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为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近年来,湖南省林业局先后推动出台《湖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为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全省已建成中药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省级示范基地100个、林业龙头企业130家、林业特色产业园22个。形成了一批示范典型。例如,新化县在厚朴林下套种黄精,提升了单位面积收益、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靖州县在杉木林下仿野生栽培茯苓等药材,探索“林药+科普研学+森林康养”的融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收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300多种
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力量,先后开展了39项林下中药材相关科研项目,收集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300多种,成功推广示范栽培技术万余亩,相关领域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6项。着力打造“湘野山珍”省级公用品牌,支持“新化黄精”等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标准制定和宣传推广,显著提升了全省林下中药材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
“十四五”期间,湖南林下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种植产值持续提升,林下种植的道地药材品质优势明显。如:林下茯苓的多糖含量较传统大田种植提高约5个百分点,市场价格提升20%。生态效益上,林药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0.3个百分点,林木生长量较纯林提高8%,真正实现了“以短养长、以药促林”。
五年内遴选10个林下经济重点县,打造产业集群
下一步,湖南省林业局将围绕“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的目标,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扩大产业规模。计划五年内遴选10个林下经济重点县,打造产业集群;支持50个国有林场和50家企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重点推广“森林经营+林下药材”的订单模式,培育壮大林下中药材特色产业园。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加强基地水利、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机械装备,强化种苗培育、种植、有害生物防治等服务。加大林药科技攻关,制定并推广林药种植标准规范等技术规程。
三是精心打造“湘林药”品牌。持续提升“湘野山珍”“湘九味”等品牌影响力,鼓励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加强宣传推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红网
作者: 戴丹 龚子杰 黄睿 龙利君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