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宁乡约的故事如何从“头”说起?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胡红叶 2025-10-28 10:47: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两种论调,在文旅业里从未消失过:一边是“出行惰性”会抑制旅行热情,一边是“消费降级”会拖累增长曲线。

位于内陆腹地的县城宁乡,却试图打破这样的行业焦虑。

——关于前者,一场自行车骑行赛10月26日在沩山举行,400余名选手汇聚,这是今年以来继啤酒嘉年华、田园丰收季、青年音乐会等活动后,宁乡举办的又一场文旅活动。时间往前,数据更为直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有近百万游客来到宁乡,创造了40.62%的同期增长率。

——至于后者,主打一卡畅游的“宁乡宠粉卡”和玩转宁乡亲子家庭套票累计销售21000余张(套),合计销售额超500万。

10月26日,宁乡首届自行车骑行赛在炭河古城开骑。

吸引无数人奔“县”的宁乡,它的文旅故事,需要从“头”说起。

看头

经济学里,有个“资源诅咒”的概念,即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反而会抑制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文旅产业亦然。

反观近几年现象级的文旅案例,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南方小土豆勇闯尔滨、一把烤串“烧火”淄博......热度背后的他们都并非资源上的“天赋型选手”,而是把物理空间一次次升级为“情感独占”的场景,最终让出游变得有“看头”。

深居内陆腹地的宁乡,坐拥炭河里遗址、密印禅寺的历史馈赠,怀抱灰汤温泉、沩山秀水的自然禀赋,其文旅条件得天独厚,如何规避“资源诅咒”,实现“情感独占”?宁乡的解法是融合。

以10月26日举办的自行车骑行赛为例,21公里的赛程中,宁乡在赛道中串联起炭河古城、黄材水库、密印景区等多个景点,一条“会讲故事的景观赛道”就此形成。

炭河里青铜博物馆。

宁乡深谙,如果自行车骑行赛只是骑行,不过是又一个体育赛事,但在历史地标前、湖光山色间、在地体验中办起这场骑行赛,年轻人就愿意为这“文旅+”的体验来买单。

这背后,是文旅活动不再只是“日程安排”,而是一种流动的生活场景,厚重的文脉、流动的山水、可感的风情与社交平台的打卡点,共同服务于“空间剧本化”的叙事。

宁乡以“空间剧本化”的逻辑衍生出的融合打法,尚有更多。

小镇青年温泉音乐会。

第四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宁乡在温泉边办起小镇青年温泉音乐会、灰汤温泉环湖跑;地铁文昌阁站摇身一变成为宁乡“痛站”,四羊方尊立柱、LED趣味标识、主题列车悉数亮相;还原士大夫生活的“大夫第”古宅,构建集非遗体验、温泉民宿、戏剧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新业态;打造“栀香长沙”“云上沩山”“夏铎声生”等特色活动,道林“稻田音乐会”、坝塘“小镇青年”湖畔音乐会等吸引长沙数万青年打卡。

这些精心设计的“看头”,最终体现在数据之上,宁乡在2025国庆中秋期间接待游客93.03万人次,三大主要景区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40.62%。

但数据价值远不止于一时的人流数量与话题热度,而是将当地的文旅资源,转化为了全民参与的沉浸式产品,从“有什么看什么”的供给思维,彻底转向“游客想看什么、体验什么”的用户思维。

赚头

文旅行业中,流量与盈利并不保持着正相关,“旺丁不旺财”的行业困境仍然存在。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显示,2025国庆日人均消费113.88元。相比之下,2024年国庆日人均消费130.87元,2023年日人均消费114.02元,呈现“人更多、客单更低”的消费趋势。

消费观念趋向理性、务实,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如何将“看头”带来的汹涌客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赚头”,成了考验当地文旅智慧的下一章。

如今宁乡街头巷尾穿梭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温泉、古城与美食店之间惬意流转。这其中不少人手里,拿着一张崭新的“宁乡宠粉卡”。

这张主打性价比的畅游卡,正是宁乡将“看头”转化为“赚头”的关键一环。

长沙市民邓婷便是购卡者之一。以往每当刷到朋友在炭河古城、方特东方神画等热门景点的打卡照时,邓婷也心动过,只是一想到门票、预约、排队……那种“折腾”的感觉又让她迅速打消念头。

但一直以来怕麻烦的想法却偶然在一次地铁通勤路上发生了改变。

地铁里的宁乡文旅宣传。

邓婷在地铁站偶然看到“宁乡宠粉卡”的宣传海报,上面写着“159元,解锁800+福利,承包你一年的宁乡周末”。原本对这种优惠卡不太感冒的邓婷,这次却被其中内容打动,立马下单了一张。

这张整合了宁乡主要景区、餐饮酒店、旅游购物等优质资源的畅游卡,更像是一个打通宁乡文旅消费全链路的“钥匙”,不仅降低了游客的决策成本和消费门槛,将“想来”的意愿,转化为“必来”的行动和“畅玩”的体验。

市场的热烈反响,恰好印证了这种“宠客”思路精准击中了消费痛点。数据显示,“宁乡宠粉卡”与玩转宁乡亲子家庭套票销售21000余张(套),销售额超500余万。

9月20日,“宁乡宠粉卡”发布,预售期首发3日销量即突破100万。

在更不易被察觉的地方,宁乡将“流量”变“销量”的答案藏在“消费链”里:推动本土商家深度参与,形成完美的闭环。

地铁快闪活动里,为往来市民送上宁乡特色的沙田包子、宁乡花猪肉;村T时装秀中,联合本土服饰品牌忘不了服饰展现乡镇新风貌;旅发大会期间,主会场灰汤国际温泉度假区接待游客同比增幅高达205.71%;沩山康养避暑旅游季,民宿一房难求,带动村民创收超5000万元......

本土企业不再是文旅盛宴的“旁观者”,而是深度融入的“参与者”与“受益者”。通过整合全域资源的运营思维,宁乡没有将文旅产业孤立发展,而是将其作为一条牵引线,串联起各处的产业、景点、商家,共同做大“蛋糕”。

回头

节假日会过去,人流峰值也会过去。

一个地区文旅产业是否真正走向成熟,还要看它能否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形成持续性的消费意愿与目的地忠诚度。简单来说,就是多游一处、多吃一餐、多住一晚,最后实现再来一次。

放眼全国,许多城市仍困于“网红打卡”的短期流量。

宁乡景区内人头攒动。

相比之下,2025国庆中秋期间,宁乡过半的过夜游客与两天半的平均停留时长,无疑标志着其已从“景点”成功转型为值得深度停留的“生活目的地”。

数据显示,在宁乡的外地游客中,过夜游客占比高达53.12%,这些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为2.50天。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游客不再把宁乡当作一日游的“中转站”,而是愿意停下脚步,深度体验的“目的地”。

从“一日游”到“过夜游”,是客单价和旅游质量的跃升,它要求目的地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业态来填充游客的行程,满足其多元化需求。

另两组数据则直观展现了宁乡客源的结构优化与黏性增强。

49.41%的受访游客为首次到访宁乡,46.64%的游客为二次或多次到访,其中长沙市其他区县的游客重游率更高。两组数据中,既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又有一批忠实的“回头客”作为基本盘。

“回头”为何而来?归根结底,是他们在首次体验中,获得了超越预期的满足感,这种由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铸就的口碑,成为宁乡文旅最坚固的“护城河”。

这其中离不开一座城市服务理念的主动进化。

快闪活动中,为往来市民送上宁乡花猪肉。

“股东式服务”的理念下,宁乡的行动是具体的:坚持每月21日举办“市长企业接待日”活动,先后组织非遗、地理标志产品等多个文旅消费专场;运用市场化手段,成功盘活灰汤大夫第、沩山、南轩文化园、红动时空、资福窑等一批旅游资源,打造美丽宜居村庄61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6亿元;2025国庆中秋期间,宁乡开通直达灰汤温泉与长沙方特的免费旅游专线,将两大核心景区串联成一条流畅的体验链。

流量与赞誉之下,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依然存在:极致的服务可以吸引游客“回头”,但若缺乏持续创新的内容与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核,这种“回头”又能否经受住下一个“淄博”或“哈尔滨”的冲击?“看头”带来的流量,“赚头”带来的销量,或许缺一不可。

从“头”说起的故事并不容易,“头头”是道的未来,也是所有寻求长红的城市必须回答的课题,不止宁乡。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47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