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县库宗桥镇和隆村村民周君正在洗菜做饭。廖辉煌 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刘晨曦 汤菁丽 衡阳报道
清晨,祁东县灵官镇傅家町村的李大娘拧开水龙头,清冽的水流汩汩涌出。她接满一壶水置于灶上,脸上漾起笑容:“现在做饭、洗衣再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
然而,时间回溯至几个月前,这份“拧开就有”的从容,对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区的灵官镇群众而言,还是一种奢望。
变化的序幕于今年夏天悄然拉开。衡阳市将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列为头等民生大事,一场聚焦“一杯水”的“突击战”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打响。
市纪委监委的强力介入,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提供了坚实保障,使得清泉流淌的承诺,最终化为了千家万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变迁。
一本台账,推动问题整改
“村里早就通了自来水,但秋冬常常闹水荒,大家又只得挑水喝。”一到枯水季,用水难就成了耒阳市仁义镇王屋村村民反映强烈的“揪心事”。
今年7月,事情迎来转机。村里将难题反映至工作专班后,耒阳市纪委监委主动靠前监督,安排专人跟进,协调组织地质勘探人员实地勘察,最终确定了水源位置。
7月22日,一口直径200毫米、深270米的机井成功出水。经检测,水质达标,水量完全满足用水需求。这一刻,王屋村“靠天喝水”彻底成为历史。
王屋村的改变,是衡阳市以制度闭环推动农村饮水问题整改的一个缩影。市纪委监委建立“两周一调度,每月一推进”工作机制,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按照“自查自纠等发现问题整改、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案件查办、问题线索移送、制度机制建立、民生实事”6个类别建立工作台账,对全市农村饮水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

衡山县长江镇石桥铺社区156户居民全都实现了自来水安装入户。
“过去一些部门可能存在‘拖、推、绕’的情况,觉得时间久了,事情就淡了。但现在不行了,纪委监委的同志盯着,线索移交渠道是畅通的。”衡阳市水利局一名干部坦言。
“每个问题都要见人见事,整改要见到实效。”据衡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通过自查自纠等方式累计发现农村饮水问题387个,已完成整改304个,一批沉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台账管理、精准督办下逐一破解。
一线监督,守护百姓“水杯”
不久前,衡阳县岘山镇泉井村部分村民发现家中自来水出现浑浊现象,便向县纪委监委反映情况。该县纪委监委组建调查组直奔一线,通过入户走访、屋场恳谈、沿线排查,锁定问题根源。
原来,岘山水厂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少量浑水渗入管网。调查组当即督促水厂排清管网余水,邀请村民代表参与水质检测。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检测结果我们都亲眼看到了,这下放心了。”村民黄兴富说。
这样的“一线监督故事”,在衡阳各地不断上演。针对农村饮水问题地域差异大、成因复杂的特点,各县市区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打出一套精准整治“组合拳”。
![]()
雁峰区水利局在前进村七组自来水管网接通施工现场督导。
在常宁市,纪委监委与水利局组成4个联合督导组,分片包干完成对荫田、洋泉等乡镇12个重点水厂及村落的督导全覆盖,以精准监督护航群众饮水安全。
在衡南,县委第一巡察组发现相市乡自来水水质问题后,立即将其列为立行立改事项,推动乡党委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更换核心设备,改造主干管网,建立常态化运维机制,使浑浊的“黄泥水”变成了清亮的“放心水”。
在珠晖区,纪委监委扛牢监督责任,推动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围绕农村饮水难用水难、饮水质量差等问题开展摸排。在纪委监委的强力推动下,全区投入资金120余万元,修复老化水管1500余米,更换水厂供电线路2900余米,新增消毒设施2处,改善农村供水保障8500余人。
一把尺子,量出民生温度
“农村饮水工程是民生项目,更是民心工程。”衡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坚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整改成效——群众满意不满意。
傍晚时分,南岳区寿岳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排着队从饮水机接水。校长介绍说,区里投入12万元为学校安装了水质净化设备,180多名师生喝上了安全便捷的直饮水。
而在南岳区引水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泵站场内道路及水泵安装施工,这项总投资1.34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据南岳区水务公司负责人旷文惠介绍,截至目前,南岳区引水工程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线贯通,3座泵站主体工程完成,并具备通水条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管道冲洗等正式通水准备工作。她表示,该项目将惠及南岳城区、沿途衡阳县和衡山县乡镇约10万居民,以及广大来岳游客1000万人。

衡阳县库宗水厂,工作人员通过次氯酸钠发生器、一体化全自动加药装置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廖辉煌 摄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这场民生攻坚战的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或改造、延伸供水管网304.6公里,86.75万群众直接受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步提升至92.9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70.85%。
“突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衡阳市纪委监委的思考并未停止。如何避免问题反弹,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下一步的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整治专班与职能部门常态化会商、线索移送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引导下级整治专班对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及时向上级纪委及同级党委汇报,打破‘单打独斗’局面,凝聚整治工作整体合力。”衡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没水喝”的焦虑,到“有水喝”的满足,再到“喝好水”的安心,一股股清泉的背后,是责任与初心的交汇。如今,在衡阳的广袤乡村,随着供水管网的延伸,幸福生活的图景也在铺展。这水,润了田地,活了产业,更甜了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刘晨曦 汤菁丽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